贵州日报:“黄金搭档”成就“黄金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14浏览次数:10

微信图片_20251009145236_296_2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味道很特别,也很好喝!”10月7日,在贵阳市去茶山自然客厅,江苏游客李女士手持一杯刺梨饮品,对身旁的同伴感慨。

李女士品尝的“黄金饮”是融合刺梨与咖啡等元素的特色茶饮,凭借独特口感与高营养价值,已成为众多游客打卡贵州的“必尝清单”之一。

“贵州很早就有刺梨酒,我们想试试把它加入茶饮,看看会有怎样的碰撞。”去茶山自然客厅IP负责人苏方雯颜道出开发“黄金饮”的初衷。目前,去茶山已推出刺梨茶、刺梨美式、刺梨果脯等系列产品,近一年仅刺梨原汁的使用量就达100吨。“刺梨的酸涩感是推广难点,所以我们在门店设置了试饮,还在杯贴上标注‘堂食喝不惯可以换’。”苏方雯颜介绍,这一贴心举措降低了消费者尝试门槛,刺梨果脯也因便携、口感好,深受外地游客喜爱。

“黄金饮”的成功不仅让刺梨这一贵州本土“营养宝藏”出圈,更展现了贵州大学科研团队数十年深耕产业的辛勤努力。

“刺梨的优势,在于它天生的‘营养基因’。”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黄永光一语道破刺梨的核心价值——刺梨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2000-3000毫克/100克,是猕猴桃的10倍、柑橘的50倍;维生素P含量达6000-12000毫克/100克,两项指标均居水果前列。更重要的是,维C与维P是天然“黄金搭档”——维P能延缓维C氧化,促进其吸收利用,二者协同作用,在抗氧化、保护心血管、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能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

然而,刺梨产业发展曾面临多重难题:单宁含量高导致酸涩感强、维C等营养成分易流失、鲜果采收期短难保鲜。为此,贵州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启刺梨研发,用传统加工、发酵、低温灭菌等技术,开发出果汁、果酒、果脯等产品。

如今,团队已突破关键技术:谭书明教授研发的刺梨原料保藏技术,可使鲜果保存1年,维C损失比普通技术减少40%,原汁维C损失小于10%;团队还开发出薏仁米刺梨发酵饮料、刺梨酸奶等多元化产品,并配套采摘、去刺等专用机械化设备。

“团队还系统研究了刺梨活性成分的功效,明确其在调节肠道微生物、降血压、改善糖脂代谢等方面的作用。”黄永光表示,这为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贵州大学下一步将以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为核心,组建跨学科团队攻关“卡脖子”技术,研究刺梨功效成分的人体作用机理,甚至布局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微生物生产刺梨高价值成分。同时,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开展职业培训,培养产业复合型人才,并推动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落地,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产业规划智库支持。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姚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