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大学子探秘贵阳市新堡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密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9-16浏览次数:10

近日,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十余人,走进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开展“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主题调研活动。在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聂焱的指导下,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村居院落,通过座谈访谈、实地走访、坝坝会等形式,探寻新堡乡在治理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的“双轮驱动”实践路径。

IMG_256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新堡乡。

新堡布依族乡地处贵阳市东北部,森林覆盖率高达70%,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乡镇。近年来,该乡以“农文旅融合”为主线,打造出“王岗庖汤第一村”“香纸沟景区”“枫叶谷欢乐园”等一系列文旅品牌,2024年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46亿元,成为贵阳周边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IMG_257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新堡乡。

调研当天,团队来到新堡乡政府,详细了解“智慧乡村”建设情况。新堡乡相关负责人谢飞介绍了基于“1+7+N”模式的联村党委工作机制和电商助农平台“勤农社”的运营情况。“没想到乡镇的数字化治理已经这么成熟!”团队成员何丹感叹道,“从党建到销售,一条链打通,真正实现了资源整合。”

IMG_258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新堡乡。

在王岗村,同学们重点调研了“庖汤第一村”的品牌打造与运营模式。他们走进多家农家乐,与经营者面对面交流,了解客源结构、收入分配和文化延伸产品开发情况。“我们不仅要做好一碗汤,更要讲好一个故事。”一位农家乐老板说道。队员侯文溯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品牌背后是文化的深耕和治理的赋能,这才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IMG_259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新堡乡。

在陇上村,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该村在积分制治理、现代农业和民宿发展方面的探索令同学们印象深刻。村支书分享了如何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文明评比等方式获得积分、兑换奖励。“积分制不只是管理工具,更是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催化剂,基层治理需要动员每一个人参与其中。”谢飞介绍道。

马头村的“党建+网格+积分”治理模式同样引人关注。同学们走访了葡萄种植基地,了解产业与村集体经济的联结机制。陇脚村则以古法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推动文旅融合。同学们在传统造纸作坊中了解制作过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深入交流,了解文化如何转化为产业动能。“一张纸,承载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忠亮动情地说道,我们要做的是传承和守护好这份珍贵的文脉。

IMG_260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新堡乡。

调研期间,团队还特意走访了两户困难家庭,为3名孩子送去开学文具礼包。“我们能做得很少,但哪怕只是一点温暖,也是一份力量。”团队负责人曾静表示。

此次调研不仅是学术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田野思政课”。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笔记录真实,用心感受振兴。他们表示,将把新堡的经验与思考转化为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