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记者 康梅花)近日,民进中央发布2025年“叶圣陶教师奖”表彰决定,贵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英语教师谯晓南荣获提名奖。从普通教师到全国模范教师,再到如今“叶圣陶教师奖”提名奖获得者,他始终深耕教育沃土。谯晓南说:“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而我要做的,就是让每颗种子都找到破土而出的力量。”
谯晓南的教育之路,始于热爱,成于坚守。从青涩教师到一校之长,从三尺讲台到管理岗位,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谯晓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他用心用情,躬身实践,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他勇挑重担,锐意改革,带领贵大附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理念先行:绘制附中新蓝图
“力争在1-3年内将贵大附中建成省市级示范高级中学”,这是谯晓南担任附中校长时,与学校班子成员共同立下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他提出“依托贵大,特色立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凝聚共识,聚焦顶层设计,主持拟定《振兴行动计划》等纲领文件。他攻坚克难,狠抓教风学风,推动“树教风、正学风、扬新风”行动,引入准军事化管理,使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推动学校与花溪区共建贵大附中初中部,有效解决贵大教师子女入学问题。
“财务、评优评奖等师生关心的事情,一定要放在阳光下操作。”阳光管理是谯晓南一贯坚持的理念。他还设立“校长信箱”,及时回应解决师生问题,坚决不让“问题”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年来,他积极争取资金,落实专项经费3600万元,依托贵州大学完成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以及电力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等改造工程、接入市政供水供气管道,更新广播、音乐教室等教学设备。
在他带领下,学校高考成绩连年跃升,连续三年荣获“贵阳市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入出口成绩奖”一等奖。2023年,贵大附中被授予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
队伍建设:激发教师新动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让教师把心思放在教学工作上,更是重中之重。”谯晓南这样认为。
他推行多项举措激发教师内驱力:强调“要让老师有荣誉感”,规定管理人员及领导班子绩效不得高于骨干教师,评优评奖优先考虑班主任教师等。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谯晓南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贵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曾经的领衔人,素有“状元班主任”之称的他,历年所带班级高考成绩突出。想向他“拜师学艺”“求取真经”的老师比比皆是。对附中的老师,他从不吝啬,在每周召开的班主任例会、每月2至3次的教职工大会上,不断把从业二十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倾囊相授。
“如何抓学生的学习、怎么给学生做心理疏导…….事无巨细,都有‘师傅’分享指导。‘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的开展,让我从一个对数学教学生涩彷徨的新教师,迅速成长为一名能站稳讲台、熟练处理各种问题的合格教师。”附中数学组教师李军感激地说。
谯晓南还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新教师须先专注教学、站稳讲台,暂不安排
科室 工作。学校全力支持教师成长,除“青蓝工程”外,还不断完善课题研究与团队合作机制。如今,节假日自愿到校辅导学生的教师比比皆是。学生培养:塑造附中学子新风貌
“我不会因一两次考试批评某个班。只要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精神面貌,取得好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谯晓南通过励志教育和军事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转变学习态度,提升综合素质,为高质量育人奠定基础。
他认为,转变学风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可能带来百分的提升”。在学校开学典礼和班会上,他会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从而激发他们为理想努力读书的内驱力。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安静消化课堂知识”,这一理念使“安静”与“勤奋”成为附中的高频词,通过把控教室、宿舍两个重点区域,推行无声晚自习、寒暑假免费开放自习场所等措施,促进学生安静学习、自主学习和勤奋学习。
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谯晓南主张充分利用“大学中学一体化”建设优势,借助贵州大学优质资源实施优教优训,拓展学生知识、技能空间。组织开展“走进贵州大学系列活动”“附中大讲堂”“世界文化之旅”“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特色项目,让学生们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文化书院、理化生学科相关实验室、图书馆、实验农场等,共享优质资源。学校还设置教官督导机制,招聘退役军人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高标准、全方位、人性化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如今的附中,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教师循循善诱,绿草如茵的操场上学生奔跑欢笑,幽静树林中飞鸟自在穿梭;教研室内讨论热烈,晚自习时翻书声与笔尖沙沙声交织,师生共享成长喜悦。在谯晓南与全体附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正华丽转身为一所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校园宜人的省级示范性中学。
三年耕耘与创新,谯晓南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叶圣陶教师奖”的精神内涵——春风化雨,立德树人;桃李芬芳,为国育才。如今,他依然步履不停、初心如磐,以深沉的教育情怀和扎实的实干精神,持续为贵大附中注入发展动力,在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留下坚定而清晰的足迹。
【记者手记】
与谯晓南校长的沟通交流,打破了我对他的些许刻板印象。他性格随和、真实,谈及教育教学管理侃侃而谈、思想光芒频现,深具“教育家精神”。他说,“我是贵大子弟,小学(贵大附小)和大学都在贵大就读,对贵大的感情自然延伸到附中。”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工作者最动人的模样:既有“铁肩担道义”的教育担当,又有“俯首为孺子”的仁爱情怀;既能以严谨治学培育英才,又能以创新改革推动发展。他正以坚守与创新,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鲜活的标杆。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