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香云 杜姜甫)5月8日,阳明学院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习社在南校区开展青马“论·谈”活动,45名入党积极分子踊跃参加。
回望讲话:于嘱托中筑牢信仰之基。习近平总书记于2011年5月9日到贵州大学考察,寄语青年学子“自强不息,做中华民族的脊梁”。回首感悟,时隔14年的殷切期望仍令广大青年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各小组同学围绕“理想信念与时代责任”展开讨论,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着思想升华的轨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让我想起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驻村书记们。”第一组的发言同学结合乡村振兴案例,阐释青年成长与民族复兴的紧密联系。各组代表依次发言,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个维度展开论述,既有理论高度,又饱含实践思考,让“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信念在交流中更加坚定。
重读经典:于典籍中体悟使命之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经典片段在同学们字正腔圆的诵读间,与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交相辉映,不觉间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同学谈到:“《大学之道》启示我们个人修养是根基,需不断探索求知、端正心意。秉持此道,方能在人生的旅途中稳步前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既要胸怀 “国之大者”,也要脚踏实地做好 “身边小事”,让“小我”在强国征程中绽放新光芒。
传述故事:于关怀中汲取奋进之力。当一张张凝练《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访谈内容的卡片分发到各组,现场气氛渐入高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好基层工作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兴趣、有热情,这是基础;二是要有韧性、有耐力,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三是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靠后天锻炼出来;四是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不但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工作,而且要敢于负责,大胆创新,不要怕丢官。’,这句话至今激励着无数青年扎根基层。”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串起了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的心灵纽带。同学们在聆听中感悟,所谓“青春无悔”,就是要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
寄语未来:向新征程许下青春之诺。活动尾声,承载着青春期许的特制卡片分发到每位同学手中。同学们写下“学成归来,身体健康,投身基层,回馈家乡”,“以格物致知修身,用躬行实干报国;承大学之道明志,践五九精神笃行”,“牢记‘四个有’,做一粒扎根基层的种子;践行‘强国有我’,成一束照亮征程的微光”……当青春之舟破浪前行,新时代青年定能以 “中流击水” 的胆识、“浪遏飞舟” 的魄力,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美篇章。
编辑:张蝉 何璇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