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瘪是贵州黔东南地区苗侗人家的一种传统食品,随着“村超”的火爆而“出圈”,成为“到此一游”的“挑战项目”。近日,贵州大学杨富裕教授团队牵头组建的“榕江牛瘪研究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结果,用科学数据证实“牛瘪火锅营养卫生还有食疗功效,大可放心食用”。
在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同胞放牧的小黄牛屠宰后,要采集瘤胃内溶物,经过滤后作为火锅汤底,这就是牛瘪,具有独特的颜色与味道。在贵州旅游“井喷”“村超”热度不减的背景下,牛瘪这一特色食品网络关注度极高。它到底干不干净卫不卫生?有无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为此,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的指导下,2024年9月,贵州大学杨富裕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贵州大学、贵阳学院5所科研院校的1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跨学校、多学科融合的榕江牛瘪研究团队。团队成立后,对当地小黄牛的养殖模式,牛瘪的形成机理、制作流程、营养风味、食疗功效、文化溯源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
“干净卫生、食用安全。”对于研究进展,研究团队介绍,参考肉制品、蔬菜等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瘪中菌落总数、致病菌未超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残留、金属元素均符合国标。
“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杨富裕说,牛瘪在当地又称“百草汤”,是有道理的。研究发现,黔东南放牧小黄牛的“食谱”由500余种植物构成,其中特别喜食的就有数十种中草药。牛瘪中营养物质丰富,含相关代谢产物2147种,包括氨基酸38种,氨基酸衍生物及小肽250种,多酚类物质63种,萜类物质15种。此外,牛瘪中还检测出对人体有益的脂质及类脂分子、有机酸及衍生物。
“该项目的研究还将持续深入,为牛瘪的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以及多元化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杨富裕介绍,在榕江牛瘪研究团队的努力下,目前已弄清了形成“牛瘪”的“食谱”构成,解析了牛瘪主要营养物质的特征及功效、揭示了牛瘪有益微生物的构成及作用,佐证了牛瘪的安全性,证明了牛瘪的食疗功效。此外,团队还开发了三种不同口味的牛瘪酥性饼干,近期将推向市场。(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张蝉 何璇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