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州频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贵州大学签署物理学科“组团式”帮扶战略合作院级协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3-24浏览次数:10

3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团式”帮扶贵州大学物理学科院级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合肥隆重举行。

签约仪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建松表示,中国科技大学与贵州省的战略合作,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学科帮扶,合作共赢。物理学科是中国科技大学最强的学科之一,肩负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他对参与帮扶的两个学院及团队成员提出三个工作着力点:一是做好规划,聚焦贵州大学物理学科建设关键领域打造突破点;二是精准施策,深化"学术+育人"双轮驱动,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三是强化辐射,带动相关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代表贵州大学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以来对贵州大学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构建的“输血造血并举”帮扶模式,开创了东西部高校学科共建的新范式。他说,此次合作不仅着眼学科评估升级,还将重点实施"三大提升工程"——学科规划优化工程、科研平台共建工程、人才梯队培育工程。他表示,贵州大学将努力做好帮扶团队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坚信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术优势与贵州的区位资源,物理和天文学科必能实现提质增效,成为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地方产业的“创新高地”。

签约仪式后,双方就帮扶实施路径展开深度磋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执行院长陈宇翱介绍,首批帮扶团队由13位顶尖学者组成,涵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天文等多个方向,相信能很快带动学科发展,表示依托贵州独特的FAST大科学装置资源,双方在天体物理等前沿领域的合作将实现“1+1>2”的倍增效应。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倪怀玮,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周正威、副院长薛永泉均表示将全力支持帮扶工作顺利推进,尽早达成建设目标。帮扶团队成员秦礼萍、项国勇、袁军华、范璐璐、邓友金等表示将尽力推动贵州大学物理学科的整体发展,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多出成果。

据悉,此次组建的帮扶团队规模创全省“组团式”帮扶学科之最,包括9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和1位省级领军人才,团队将助力学科在帮扶建设周期内重点突破学科评估升级、国家级平台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等核心任务。此前,帮扶团队已与贵州大学开展相关互动,合作举办“中国天眼&墨子巡天望远镜等多波段巡天观测与理论研讨会”,分享基层样板党支部建设以及高知党员发展的经验举措等。此次正式签约,将加快“组团式”帮扶进程,助力贵州大学物理学科突破建设瓶颈,着力将物理学科建设成为具有西部特色的高水平学科高地。(贵大物理学院)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