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贵大学子探寻“滚山珠”非遗新路径,激活文化新活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2-26浏览次数:10

33

2月5日至2月19日,贵州大学“滚山珠”小分队调查研究团深入毕节、六盘水等地区,深入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IMG_256贵州大学“滚山珠”小分队参加大方县苗族跳花节活动。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起源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芦笙舞蹈之一,以其惊险刺激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小分队成员先后参与毕节黔西市化屋村首届“阿酬”节暨“村晚”系列活动、毕节市大方县苗族跳花节、六盘水市南开乡跳花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活动,感受了“滚山珠”的独特魅力。

1740469969195763.png团队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

团队成员还先后访谈了多位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景才作为第一批队员,讲述“滚山珠”的起源故事、发展历程以及表演技巧,并展示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老先生虽已年过半百,但谈起“滚山珠”依然精神矍铄,眼神中流露出对这项技艺的无限热爱。

“滚山珠”培训基地。

省级非遗传承人及“滚山珠”培训基地创始人李龙飞,致力于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动“滚山珠”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他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滚山珠”训练基地,并现场展示了精湛的“滚山珠”表演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培训基地里,孩子们对“滚山珠”的坚持、热情,不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更是投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的希望。

团队成员与“滚山珠”表演团队合影。

纳雍县“滚山珠”艺术团团长祝英接受了团队的专访。祝英老师坦言,传承之路并不容易,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她始终在不断探索创新,使其更具观赏性和时代感。祝英的故事展现出了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坚守与智慧,在她的努力下,“滚山珠”不仅得以保存,更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黔西市新仁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李兴鸿也向团队成员介绍了非遗传承道路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去年已为本乡成功申请了五项省级非遗。”李兴鸿言语间满是自豪。他鼓励团队成员继续努力,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此次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对“滚山珠”的历史文化、表演技艺和传承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人坚守技艺、传承文化的责任与担当。团队成员表示,将认真整理调研资料,积极撰写调研报告,并探索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滚山珠”,为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滚山珠”。

编辑:韩晓梅 刘利利

责编:岳莹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