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同行,携手共进。8月,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出席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聚焦“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主题,话未来、献智慧、添活力。
保持中国-东盟友谊之树长青,必须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土壤。人文交流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它跨越历史长河,沉淀出中国和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教育交流是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17年春华秋实、砥砺奋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教育交流为纽带,拓展产业、旅游、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领域务实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贵州地处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南亚的大通道上,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缘相连、商缘相通。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今年的教育交流周,更多高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机构、优秀企业等各类主体依托交流周平台,开展合作洽谈、产业对接、教育服贸、现场体验等,进一步深化交流周内涵、拓展人文项目外延,更好服务人文交流、深化教育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这为促进中国与东盟教育等各领域开放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持续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以教育为纽带进一步丰富拓展交流周内涵外延,积极探索“教育+”合作新模式,努力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经贸、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更多务实合作成果,各方交流合作正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以教育交流周为契机,与各方继续携手前行,发挥好教育在人文交流中的纽带作用,持续拓展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加速互联互通,深化经贸合作,密切人文交往,定能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分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安顺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殷红敏:共探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共同开启中国-东盟国际研究网络数据洞察暨“桥见”贵州东盟青年人文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与文化交融的盛会,更是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思想盛宴。
通过中国-东盟国际研究网络的数据洞察,我们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前的合作态势,还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深化合作提供科学依据。而“桥见”贵州东盟青年人文交流活动,则为两地青年搭建了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共同探索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通过与东盟各国青年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可以在相互学习中激发创造力,在共同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合作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期待通过这次交流活动,能够向东盟的朋友们展示一个真实、多彩的贵州。同时,希望能通过这座“桥”,让贵州的青年更深入地了解东盟各国的文化传统,学习彼此的智慧,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贵州轻工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武斌儒:创新开放化办学路径
贵州轻工职院创新国际化办学与合作的路径,尤其是推动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方面的实践已取得突出成绩。
近年来,贵州轻工职院创新开放办学模式,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依托省内高职院校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30多门国际优质课程,开展教师互派和学生交流。2018年获批招收留学生资质以来,培养了来自东南亚、中亚、非洲留学生近100人,2023年新增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
为推动职教标准“走出去”,贵州轻工职院紧密对标中泰两国教育理念和市场需求,依托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的优势,实现大数据技术及新能源汽车技术2个专业和10个课程的标准输出,并获得泰国皇家大学委员会的认证。
在共建海外分校方面,贵州轻工职院携手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泰国兰纳皇家理工大学共建“经世学堂”海外分校,开发国际化线上资源库经世优学平台,实现了职教资源、企业师资、优质学生等各方资源的共享。
今年1月,第一批21名泰国技能创新班学员在贵州轻工职院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泰国高校大数据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师资水平迈上新台阶。先后派出6名教师赴兰纳皇家理工大学推进海外分校建设和职业教育海外培训。
与泰国吉拉达学校合作,共同培养的学生在泰国实习期间获泰国华为公司以及国家人权委员会的高度赞赏,其中3名学生继续在泰国高校完成本科学历,2名学生凭借优秀的综合素质和流利的汉语被中国本科院校录取。
在优质资源“引进来”方面,贵州轻工职院畅通渠道强师资。与新西兰、匈牙利合作院校组建中—新教研室、中—匈教研室,共同组织培训、论坛、讲座;广泛吸收海外知名专家、教授,筹建外籍专家库和跨国界教学团队;通过开展教师海外访学、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200余名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了国际化培训。目前,培养双语教师16名,国际学生汉语言授课教师15名,3名教师获教育部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
未来,贵州轻工职院将继续坚持教育规模与质量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办学并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面提升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师生国际交流与学习渠道,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贵州轻工”的智慧与方案。
贵州大学副校长王旭: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
从蒸汽机到电力,再到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贵州大学依托于贵州省大数据的发展,获批建设了多个科研平台和研究中心,如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据融合驱动的社会治理风险动态感知预警技术与应用示范”等,这些研究平台积极推动与业内大中型企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围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如智慧司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智能应用示范,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贵州乃至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领域,并正在形成与各学科的交叉发展。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开始遍地开花,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医疗保健、汽车工业,还是金融、安防,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
所以,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现代教育领域,我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以科学和专业为基础,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贺华中:数字时代既是技术革命也是教育革命
当前,贵州正处于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关键期,也是贵州职业教育奋发进取,追赶超越的上升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中国与东盟职教领域交流合作的高质量发展,都需要人工智能赋能助力。
人工智能有助于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
数字时代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教育革命。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数字校园、校企交流合作和国际院校合作三个方面来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打造数字校园方面,主要是建设产教融合实习基地,重塑技术型高管工作内容,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等,通过技术设备和智能设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实践训练,建构一些人工智能化小产品。
在校企交流合作方面,通过学生走向市场和社会、企业走进校园的方式,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共建实验室,这样既能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也能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
在国际院校合作方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新加坡建立合作,探索教学模式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
编辑:刘利利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