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蓝韵安行助农忙 遥感智农增丰收——贵州大学“博士村长”项目队赴贞丰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8-29浏览次数:17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期间对于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的号召以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矿院学子在贵州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贵州大学矿业学院2024年贵州大学“博士村长”项目队10名成员在矿业学院李龙江、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玉高老师的带领下,于8月19日前往贞丰县长田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旨在结合专业知识,深入调研贞丰县蓝靛生产及土布蓝靛织染过程和推动遥感技术融入长田茶业生产实践,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助农增收。同时,通过宣传推广贞丰蓝靛传统工艺和长田茶品牌,提升贞丰文旅知名度,助力贞丰乡村振兴。

深入调研明村情,采摘生产体工艺

“蓝韵安行”实践队员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瓦厂村的蓝靛种植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8月21日队员们上午走进田间地头帮农户采摘蓝靛,下午和农民师傅们一起打靛。通过实践,队员们不仅学习了蓝靛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还了解到蓝靛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产值高的产业,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极大的带动作用。但队员们也发现了诸如蓝靛生产技术、污水处理、产业链延伸方面的发展困境。未来,队员们将根据这些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并拟定相关帮扶计划,并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持续完善。

图为实践队在蓝靛采摘成果前合影

走“千亩茶山”看茶叶生长,访农户人家看茶叶制作

“遥感智农”实践队员不顾烈日炎炎,沿着茶道,走进老茶山,查看茶叶生长和养护。实践队的后勤技术人员,则通过GEE平台下载长田镇的2024年1月-2月,7月-8月的共30幅卫星遥感影像,并对影像进行大气校正、辐射定标、裁剪,去云层等操作,还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等模型,初步得到1-2月和7-8月的相关数据。队员们后续将进行逐一分析,了解茶叶的生长变化,针对性给出科学建议,以遥感技术助力茶农增收。此外,队员们还通过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调研并了解了茶叶种植情况和采茶、炒茶、揉捻、干燥和包装等制茶流程。

图为实践队在长田茶山合影

走乡间集市体布依风情,访乐器工厂寻音律之美

实践期间,队员们专门赶早参观了长田镇早市,体会浓郁的布依风情,并尝试纺织过程,体会一针一线之不易。在李龙江老师带领下,队员们还参观了当地的布依八音乐器加工厂,学习布依族传统乐器月琴、竹箫、竹筒胡等制作技术。厂内的师傅们不仅用竹箫和月琴为队员们演奏了布依族音乐,还向队员们介绍了当地布依族人的八音文化。八音文化是布依族使用月琴、箫筒、竹筒胡、牛角胡等合奏的民间器乐,又称小打音乐。有关文献记载其在夜郎古国时期便已成形并流传至今。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也注意到这种传统文化发展的困境:“这些传统乐器会用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学这些传统乐器”。如何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是摆在队员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图为实践队与乐器加工厂师傅合影

编辑:刘利利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