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6月27日下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梅应邀加入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堂,与省级“金课”负责人陈琳老师一同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理论+实践”双师指导形式,有力推动了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
教学现场,陈琳作为理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了“形势与政策”理论学习中《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专题内容,使学生在正确认识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最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以小组研讨形式剖析前期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构思非遗传承类实践报告的撰写框架。陈梅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在邀请全体学生参与非遗冰块染创作过程中,围绕国家最新形势与政策讲授非遗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课堂上,两位老师针对学生关切的非遗传承诸多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互动,使学生在新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验中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袁宁婧说:“我被陈梅老师的精神所感染。她不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更是通过自主创业,成立公司,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知行合一’,什么叫做真正的热爱和奉献。”2022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蒋宇航说:“通过这次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它们不仅仅是技艺和知识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体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关注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去,为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落实“选聘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以省级“金课”建设为契机,创新“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活动”等参赛作品,为实现贵州高质量发展凝聚青春力量、贡献青春智慧,助力构建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编辑:庞爱忠 何璇
责编:张蝉
编审:李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