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落实落细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我省“四新”“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
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出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包括: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国家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最高奖、一等奖;原始创新显著,有重大科学发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推广转化效益显著的专利成果,特别是围绕“四个面向”的关键技术形成系列专利成果。科学技术研究院将成立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加强标志性科技成果的主动设计、组织协调,整合交叉性或互补性项目成果,切实推动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提供组织保障和全方位服务;成立专家咨询组,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决策咨询作用,负责筛选确定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对象和申报国家奖的推荐项目,对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全过程进行指导服务。
二、 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在项目组织上,从被动的“接单式”向主动谋划、主动服务转变,建立完善组织机制,主动服务国家、贵州省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
一是组织贵州省科技厅-贵州大学联合基金项目。省科技厅、贵州大学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联合基金,项目围绕贵州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富矿精开”及其重大成果转化进行谋篇布局。依托贵州大学人才、科技资源优势,为解决区域性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问题而开展立项研究,着力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应用基础科学问题及其重大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紧密结合,进而实现科技成果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升级。
二是开展自然科学科研创新团队和基础研究项目培育。创新团队由领衔人和3-5名优秀科技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年龄要求为42周岁以下,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团队协作为基础,鼓励学科交叉,凝练科研方向,汇聚优秀人才,逐步建设、形成以知名专家学者为核心、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科研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创新研究群体。采取公开竞争、择优遴选,给予40万元的资助经费,实施周期3年,验收结果为优秀的创新团队,将持续给予经费资助。对未满40周岁且从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学校培育项目资助的青年人才给予基础研究培育项目;采取公开竞争、择优遴选,资助经费为6-8万元/项,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