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人民网报道了我校管理学院毕业生陈珍携带了一箱证书回家的故事。
2023年5月,“青春黔言”微信公众号播出了陈珍的事迹短片《青春行者》。
人物名片:
陈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荣获贵州省优秀春晖使者、校十佳自强大学生、校十佳志愿服务大学生、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及奖励,现为贵州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翻过大山,还有更大的山
陈珍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都年事已高,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靠父母务农,加上还要供陈珍和弟弟上学,更是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我家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从初中到高中,我妈都一度担心,怕我们没有办法继续求学。”
2018年陈珍考上了贵州大学,她以为翻过家乡的大山,会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没想到却是另一座山。
来到大学校园的第一天,看着别的同学有父母陪着到校报到,但父母为了节省车费,并没有陪她来,“我既期待又难受,第一次去省城上大学,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车站,这么大的大学食堂,真的好想让他们也来看看。因为他们倾尽所有的付出,我才能来到这里求学。”
走进一直心心念念的校园,陈珍惊喜着也彷徨着,但望着陌生的一切,她却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之中。“没见过世面,不会用导航,不敢举手发言,老师问的知识点都不知道……真的很自卑,感觉自己毫无存在感,也不敢表现自己。”
重重的压力就像大山一样横在陈珍的面前。
插上翅膀,飞越崇山峻岭
父母为了支持陈珍上学竭尽全力,陈珍决定不能再给他们增加压力,“得益于生长在好时代,有助学贷款,有奖助学金,还有勤工助学的补贴等,加上我自己也会做一些兼职,基本上解决了上学的费用。”
开学后,陈珍逐渐在学校社团中找到了自己的空间和兴趣,“我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做,总能做好。”她加入了校学生会权益生活部和志愿者社团,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换取更大的成长,“我在学生工作中成长了许多,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从中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活动,一起去图书馆,一起打比赛……因为他们,我感觉自己不管是行动力还是自信心都大大增强了。”
尽管学生社团的工作和勤工助学占据了陈珍的大多数时间,但陈珍并没有耽误学业。2021年,陈珍通过学院、学校的层层筛选,最终拿到了研究生支教团的推免名额。毕业时她拖着满满一箱荣誉证书回家,这一次她终于可以与父母当面分享她的成绩与喜悦。
“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与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帮助,让我有机会顺利完成学业,继续求学。”于陈珍而言,正是这些人和事为她插上翅膀,助她飞过了自己的“大山”。“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帮助最大的是社团的这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他们监督我学习,鼓励支持我工作,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自信。正是因为有他们,才有那个不迷茫并且可以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的自己。”
甘为人梯,搭在山壁之上
打开陈珍的QQ空间,关于志愿服务的内容占了大半:培训志愿者、下乡支教、校园宣讲……而她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曾经在别人的帮助下走出大山,现在她也想要帮助别人走出大山。“这一路上获得过太多人的帮助,政府的关心、学校的培养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及鼓励,他们对我们不求回报的付出让我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我也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师,我想去贵大,我想考贵大,去大学找你。”这是陈珍在支教过程中,学生对她说得最多的话。
在支教的过程中,陈珍总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些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他们的眼界,鼓励他们努力读书,走出大山,因为她总是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其实能做的不多,但是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和我一样的他们,读书真的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好很美,要走出去看看,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改变自己的家乡。”
“每做一件事都会使自己成长,也会更加自信。我也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这条路上,还有无数的人。”
文字:兰泽州
编辑:李雪非
责编:李旭锋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