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发2号文件中提到,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对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学科领域在深化专业改革和建设的道路上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为培养适应贵州产业发展所需的理工类人才指明了方向。
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支持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实施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扎实推进我校“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是土木工程学院的目标导向。2023年土木工程学院以党的建设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统筹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重点,将围绕学校“强工科”行动,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扎根贵州、服务西南、面向全国,瞄准国家及区域重大土木工程建设需求,牢牢把握贵州作为“一带一路”构筑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枢纽的战略机遇,坚持以“创一流”为目标导向,推动学科深化改革与内涵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提高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层次与水平,拓宽学科发展空间,广辟社会资源,突出学院特色,建成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土木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及创新研究平台,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以教育教学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推进贵州三大战略行动和“四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2023年,土木工程学院持续推进土木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贵州大学校赛一等奖9项。力争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省赛9项、国赛1-2项;在本科生就业率、考研升学率再创新高,新工科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人才引培为重点,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流学科为契机,围绕“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内涵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驱动转换,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内培外引”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内培养和打造一批业内青年专家,对外围绕学科升级创新需求,引进科研创新人才,加快人才高地建设。2023年向土木工程学科排名领先的国内外一流大学派遣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访学、攻读博士后不低于10人次,同时引进1-2名高层次领军人才,打造人才“蓄水池”。力争原创性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应用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高水平SCI/EI论文及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再破新高。
以学科振兴为目标,拓展国际互访空间。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形成有特色、有一定学术地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较大促进作用的特色重点学科。学院坚持科学研究为核心工作,加大力度支持教师海外进修,鼓励教师走上国际学术舞台,提高教师国际学术对话能力,重点在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2023年学院派遣骨干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及国际会议等不低于20人次,本科生和一流学科研究生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比例达到5%以上,拓展国际交流互通和访学空间。(作者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编辑: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