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我校继续有序开展全员核酸采集工作。面对此次疫情,贵州省人民医院共派出66名医护人员化身白衣“战士”,冲锋一线,积极助力我校疫情防控工作。
“我们绝对不能倒下”
“清晨到黑夜!12000余人,感谢我们贵大给力的志愿者们!感谢我们辛苦的姐妹们!今天任务完成!”这是赵钿9月3日晚上21:45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彼时的她,刚完成当天的核酸样本采集工作。赵钿是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的一名护士长,也是贵州大学医学院的授课教师。
从9月2日早上来到贵大开始工作,今天是赵钿在贵大的第三天。刚刚结束采集工作的她,脱下防护服后,赶忙从物资箱里拿出一件手术衣套上。“我们来的那天贵阳还没有降温,大家都是穿着短袖来的,也没有带件外套,这两天突然降温后,我们就拿手术衣或者贵大后勤人员给我们提供的军训迷彩服套在身上御寒。”每天高强度的核酸采集工作不允许赵钿和队员们生病,“昨天下午工作的时候风很大,等晚上回到宿舍后,我们每个人都吃了感冒药,预防自己生病。我们的任务未完成,绝对不能倒下!”赵钿说。
赵钿从早上8:00就开始采集核酸样本,但下班的时间不能确定。“第一天我们采集核酸到晚上22:30,昨天接近晚上21:30结束。”由于需要采集核酸的人数多,赵钿和同事们连吃饭都只能轮流进行,“大家中午都不休息,到了饭点就先撤下两个人,吃完马上顶上去。”为了减少物资浪费,医护人员们都刻意减少喝水的次数,“因为防护服脱下来后就不能再用了,所以我们吃早餐都会避开豆浆和稀饭,一是为了节约物资,二是为了节省时间。”
赵钿曾在朋友圈里发过一段文字:“相对现在空旷的医院走廊和电梯,我还是想念拥挤的电梯、拥挤的门诊,我还是情愿拥挤。”这是赵钿第三次参与大范围的核酸检测工作,前两次她是去驰援遵义和安顺。
“这次是我的家乡出现了疫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的内心非常焦虑和难过。我希望疫情能够赶紧过去,希望我们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希望人和人之间不用隔着一米线。”赵钿眼眶泛红地说道。
舍“小家”为“大家”
丁洁是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一名护士,同时也是一个2岁小孩的妈妈。在接到医院发出支援贵大的通知后,她甚至还来不及和睡梦中的孩子告别,就到医院和大家会合了。在贵大的三天时间里,她只是和爸爸妈妈即孩子的姥姥姥爷联系,从未和孩子说过一句话,“不敢和孩子视频,甚至连说话也不行,因为我小孩一听到我的声音肯定会哭。”丁洁的眼中含着泪光。
为了不让小孩哭,姥姥和姥爷甚至不能在小孩面前提起“妈妈”两个字,谈到离开孩子这么久的感受时,丁洁淡淡地说了一句:“也还好,我们都习惯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不能给予孩子长时间的陪伴是丁洁的一大遗憾,她说:“希望疫情能够早点过去,希望大家都健康平安,希望家人能早日团聚。”
站着是为了提高检测准确率
东校区体育场的2号核酸采集点,有一个高高的身影在众多医护人员中格外显眼,他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的曾医生。9月2日凌晨2点,他接到了医院发出紧急支援贵大的通知,便匆匆开始整理行李。6点左右,他告别了妻子和刚满半岁的孩子,带着家人的嘱托——注意安全,便踏上了他第一次参与支援的征途。6点半,他们整装待发,支援贵大!
在核酸检测现场,几乎看不到曾医生坐下的时候,一直是站着弯着腰给大家采集核酸样本。“因为我太高了,坐着采集会降低检测的准确率。所以我就站着给大家采集,这样才能确保样本的准确率。”今天是曾医生站得最长的一次,一共站了四个小时,从早上8:00一直到中午12:00。由于防护服压根不透气,当他换班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3天时间,曾医生虽然每天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但他却只字未提,他说:“我们共同努力,贵阳一定能渡过难关!”
白色是神圣的责任和守护,白衣“战士”们用坚守诠释着医者大爱!逆行是无畏的担当和冲锋,省医“勇士”们用行动展现了勇者无惧!
来源:贵州大学新闻网
编辑:吴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