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贵州大学官网获悉,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贵州大学杰出校友张克勤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了解,张克勤是贵州黔西人,教授,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1981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原贵州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原贵州农学院)真菌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晋升博士生导师,1998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年和1992年在英国大学作访问学者,1998年作为云南省跨世纪一层次人才引进到云南大学。2001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云南大学工作,任副校长; 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图片张克勤教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张克勤是线虫生防领域的杰出学者。他发掘了一系列重要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和先导化合物,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库,揭示了微生物与线虫互作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根结线虫高效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线虫生防产品。这些系统性原创成果引领了我国线虫生物防治学科的发展,为解决线虫防治的世界性难题以及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国际上发现线虫生防微生物新物种和杀线虫新化合物最多的科学家,张克勤发现活性化合物328个,包括新化合物140个,含新骨架26个。他从极端环境嗜热真菌中分离、筛选到6个新骨架大环内酯化合物并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其中2个对线虫的毒力与目前应用最广的杀线虫农药阿维菌素相当。相关论文发表后,德国吉森大学教授在评述摘要中将该成果排在了自1988年以来发现的“最具应用前景的杀线虫活性先导化合物”首位。
图片张克勤教授在试验田查看防治根结线虫效果
40年来,张克勤扎根云贵高原,坚持不懈地将积累的丰富资源和不断加深的理论认识应用于解决线虫防治的难题。他研发出的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虫生物农药“线虫必克”实现了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以自主研发的生防产品为核心,张克勤创建了集成解除土壤抑制作用、启动腐生到致病的转换、调动土著捕食线虫真菌和生防菌剂协同防治根结线虫的技术体系,共研发出4种根结线虫生防新产品。2017年以来,这些产品在云南、贵州、山东、广西等地的蔬菜、柑橘、烟草、中药材等作物上累计应用780多万亩,平均防效达70%,减少化学农药用量80%,新增经济效益32.96亿元,为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克勤先后主持了我国首个线虫生防“973”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何梁何利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教师奖、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中国菌物学会戴芳澜杰出成就奖等,发表论文302篇,主编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2项,为解决线虫生防的世界难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文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yU3Sj-rBGQqglMmENwl05Q
刊发时间:2021年11月19日
编辑:赵璇
责任编辑: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