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品牌项目调研组深入八桂大地,把脉乡村振兴“产业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27浏览次数:10

贵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林)初冬的八桂大地,依旧满目青翠,生机盎然。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品牌项目“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组织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以及广西农产品加工产业专题调研活动于2025年11月22日至25日密集展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率领跨省高端智库团队,历时四天,行程逾千公里,纵横南宁、柳州、桂林三市,通过一场场实地探访、一次次深入交流,为广西乃至西部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描绘出一幅更清晰、更生动的“工笔画”。

68d826dd4e973ed3ace90ada80d873c3

首日:从“安居”到“乐业”,探寻产业融合的民生根基

调研的序幕在南宁市隆安县拉开。11月22日下午,专家团首站抵达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这里不仅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果展示,更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实践样本。

调研组详细考察了震东安置区就业服务站“小梁送工”等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对农民工创业园的孵化能力表示出浓厚兴趣。宋宝安院士详细了解了社区服务中心对安置小区的管理服务与社区治理情况,参观了南宁市天文电子有限公司等社区企业发展情况,感慨道:“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人的振兴。让搬迁群众有业可就、有梦可追,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d794728a5d532904c402cbae10d7a4e

b9f0edb6150c8254062baa6113b36dbd

随后,调研组立即转赴金穗生态园,察看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隆安香蕉站、金穗火龙果产业示范区、农旅结合特色产业以及新农村建设情况。专家们详细了解了香蕉的种植技术和病害防治情况,深入交流基地和企业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的举措和典型经验。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师生向调研组展示了如何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调研组表示,这里不仅是隆安香蕉试验站的技术支撑点,更是新农村建设与科技培训的融合体。

傍晚时分,调研组观看了金穗火龙果产业示范区灯光秀。这是为调节生育期和促进丰产而采用的补光技术,让万亩火龙果在夜晚绽放出别样的“产业之花”。调研组重点考察了“农旅结合”的运营模式,对如何将单一的农业生产拓展为观光、研学、体验的综合业态,提出了宝贵建议。

次日:科技赋能与智慧农业,驱动产业提质增效

11月23日上午,开启科技驱动主题日。调研组走进广西农业科学院,参观了广西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及广西农业发展成果展厅,对广西在水稻、甘蔗、柑橘、蔬菜等特色优势作物育种与栽培上取得的突破性成就表示赞赏。

235c66bcbe14f1bdea0ea2756677f894

课题进展情况推进会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会议室召开。会上,项目负责人介绍了此次集中调研的目的和工作推进的具体要求。贵州大学绿色农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卓教授分享了前期在贵州思南、江口、清镇等地调研的情况,就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西部乡村特色产业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提出系列建议,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内核,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2780065f0973602d4f9036815eeefd5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研究员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调研成果,介绍了撰写关于统筹建立常态化返贫致贫监测与帮扶机制的对策建议情况。成果推广处副处长蒋俊汇报了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情况。随后,云南农业大学李成云教授、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侯智惠、新疆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所长王晓伟等专家也结合各自地域特色与调研所见,就人才共育、技术共享、产业协作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c24f1bf3f9937a3614c6a36bf96595d7

广西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国富研究员、副院长孙健围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西部乡村特色产业”提出了重要建议,强调调研组在后续调研中要注意采集和调研重要信息。

2955a6095f9951e8003e6649bac7bf79

会上,宋宝安院士作总结性讲话。他首先感谢广西方面提供的宝贵经验和深入交流,接着结合课题目标,对后续调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坚持系统规划,西部各省区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二是强化科技引领,要真正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让创新链紧扣产业链;三是构建协同机制,鼓励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建立西部农业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共同破解共性问题;四是对相关单位提供的资政建议提出修改意见,建议要补充其他省份典型案例,增强说服力与代表性,对问题剖析应更加尖锐、具体,突出不采取对策可能导致的后果,增强紧迫感。要更具有前瞻性,聚焦中国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等战略方向,除防返贫机制外,应系统梳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所必需的政策要素,明确哪些支持必须持续、哪些短板亟待补齐。要关注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如新疆、云南、贵州、青海等地返贫风险较高,需因地制宜制定政策。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在防返贫中的作用,推动高校资源下沉,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加强基层人才培训,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要突出产业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没有产业支撑就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建议增强数据支撑,突出问题严重性,提出切实可行、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避免泛泛而谈。

座谈会后,调研组人员立即前往广西冰客食品有限公司、六点半豆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考察,重点考察了冷链技术、豆制品精深加工及品牌建设情况。现场一条条全自动的柑橘果汁加工线,让来自各省的专家亲身感受了“将时令鲜果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清饮,是解决水果‘产后之忧’的关键”。 豆制品加工车间的全自动豆制品生产线从选品、加工、制作,再到最终的杀菌、包装,有序运转,其中绝大部分流程均由自动化设备完成。调研过程中,宋宝安院士强调:“农产品加工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需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附加值,打通‘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通道。”

6889b12af613295f0d8850c059d8290b

午后,武鸣区锣圩镇的调研,让专家组领略了数字农业从“精准种植”到“智能分选”的全链条实践。广西云展农业的“智慧果园”,依托环境传感器与物联网平台,果树生长被实时监测、精准把控,让专家组看到了万余亩沃柑种植规模的科学管理,感受到了数字农业的广西实践成效。随后,在正欣农业的“智慧分选”中心,专家组见证了采摘后的果实如何通过先进的内部品质检测技术,依据糖度、果径进行自动化分级,实现优果优价,从而完成从“论斤称卖”到“论个分级卖”的价值跨越。这一幕幕,正是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驱动产业提质增效的最佳证明。

243556e85867ddb55f0b4bfc55a957ff

第三四日: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西部特色的振兴之路

24日至25日,调研组在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向嵩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路宇明的带领下,继续深入柳州与桂林的产业腹地。

在柳州螺蛳粉产业园,调研组深入螺霸王和沪桂集团的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酸笋味中,是高度自动化的包装线和繁忙的直播电商间。专家组详细询问了竹笋、豆角、木耳等原材料基地的带动效应,真正理解了“一碗粉”带动“百亿产业”的融合奇迹。这一成功实践,正是广西推动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根据《广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当地正重点打造以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为核心的特色米粉生产加工基地,持续推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

在永福县,被誉为“东方神果”的罗汉果成为焦点。从国家科技示范园的种苗培育,到福中福公司的初级加工,再到三棱生物从罗汉果中提取甜苷的精深加工产业链,让专家们看到了一个小果子如何凭借科技赋能,撬动大健康产业。

罗汉果的深加工案例令人振奋。在桂林,吉福思公司通过深加工,使单个罗汉果的价值提升3至4倍。公司创始人蓝福生介绍:“我们的原则是产品卖到哪里,专利与商标就提前布局到哪里。”如今,吉福思产品市场份额占据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

781178e4b4a21fee3b1cc0df2ddc8b5f

行程的终点落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月柿之乡”。在莲花甜蜜柿业核心示范区,挂满枝头的柿子如红灯笼般点缀山间。随后考察的森璐贸易与丰华园食品,分别展示了恭城月柿从出口创汇到制成柿饼、柿糕等休闲食品的全链条开发能力,为此次调研画上了一个甜蜜的句点。

此次调研不仅看到了广西各地的实践案例,更揭示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普遍路径。调研发现的多个成功案例,都体现了“强链、延链、补链”的三链融合发展思维。全链条的重构与升级,不仅推动源头农畜产品向高附加值精品蜕变,更打通了“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此次高密度、广覆盖的专题调研,不仅是一次对广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深度“体检”,更是一次凝聚西部共识、汇集各方智慧的“头脑风暴”,将构建西部协同发展新格局。

df18f5f5d50df6a609a14d5127e17663

宋宝安院士在总结中指出,西部地区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广西的实践表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条延伸和品牌价值提升,完全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此次调研所的第一手资料与思想碰撞产生的真知灼见,将为最终形成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咨询报告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西部乡村特色产业提供重要的借鉴参考。

从广西的八桂大地到西部的广袤乡村,产业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随着调研成果的落地和西部各省区的协同努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巨轮必将行稳致远。

编辑:庞爱忠 杨云芝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