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大中小学校代表齐聚贵大开展用好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资源研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26浏览次数:12

贵大新闻网讯(文字/康梅花 摄影/冯月成)11月25日上午,以文化人 化风育人——用好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资源研讨会在我校东校区中国文化书院召开。贵州大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轻工职业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黔南开放大学、贵州大学附属中学、榕江县古州镇第一小学等全省大中小学校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

副校长向嵩主持研讨会并致辞。他向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教育同仁表示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我校思政课建设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及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以“用好课程资源、深化思政教育”为主题,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西南大学党委原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蓉生作题为“全面把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要求”的主旨报告。她指出,做好教材建设、教辅服务建设要做到三点:一是准确理解三个“一体化”的提出及内涵。三个“一体化”的提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种生动呈现和鲜活的运用。二是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规范编选教材、读本的标准,丰富教材、读本的建设内容,完善教材、读本建设的体系。三是鼓励配齐建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强化业务能力水平,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士海作题为“‘两个结合’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主旨报告。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百余年来,正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增强“两个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从而带动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燕连福通过线上为大家作题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五种思维方法”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方向性覆盖、结合性思维、递进性思维、合理性思维、全面性思维五种思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资源一体化方案,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体化建设,以“小课堂”带动社会“大课堂”的建设,以大学阶段带动中小学阶段的建设,以思政课教师带动其他课程教师的发展,以思政课建设引领好其他“四育”的建设。

校党委书记杨未作题为“AI赋能让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哲理直抵人心”的主旨报告。她指出,要让“AI赋能让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哲理直抵人心”落地生根,关键要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以AI为钥,解锁道理的“明白账”,让思政课有温度、接地气;第二篇文章,是以AI为桥,搭建学理的“承重墙”,让思政课有深度、立得住;第三篇文章,是以AI为翼,翱翔哲理的“新天地”,让思政课有深度、引航程。她强调,编写辅助读本的过程要坚持“一个根本、两个维度、三个方向”,即坚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突出“精准性与衔接性”两个关键维度,强化“内容、形式、技术”三个创新方向,让辅助读本成为学生掌握贵州实践的“数字操作手册”。

会上,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伍凯锋以“大国智造  以新破圈”为主题,贵州轻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副教授赵颖以“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为主题,贵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吴彧以“从一道民生选择题中感悟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主题,黔南开放大学副县长级干部、贵州省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绍良以“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为主题,贵州省政协委员、榕江县古州镇第一小学校长龙安波以“最好的思政课不只在书本里,更在生活中——从榕江抗洪看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依次作教学展示。

会后,参会人员到贵州大学党建思政文化中心考察交流。


编辑:庞爱忠 杨云芝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