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法律与社会”高端论坛暨“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法律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22浏览次数:157

贵大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曾兰乔)11月22日上午,第十五届“法律与社会”高端论坛暨“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法律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贵州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党委原书记、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建军,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大林出席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州大学、厦门大学、常州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贵州大学阳明学院院长、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副主任段忠贤主持开幕式。

李建军在致辞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复杂多元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法律不仅构成社会运行的基本框架,更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权益的根本遵循。他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法律与社会互动的规律,加强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本次论坛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法律文化转型,切中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议题。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其活力与秩序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效能与温度。面对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本次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的具体行动。

张大林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作为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高校,贵州大学始终坚持立足贵州、服务贵州,将学校发展与贵州发展需求紧密相连。他介绍,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作为贵州首批新型特色智库,近年来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围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工作。张大林指出,基层治理创新离不开对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对群众需求的精准把握,期待本次研讨会带来的新理念、新观点能为服务地方发展注入新动力,并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与各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赵旭东在致辞中特别指出,贵州的法律人类学和法律社会学研究具有鲜明特色,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为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代表性样本。他认为,阳明学的发源地贵州为中国文化思考和法律社会建设提供了独特经验及田野调查空间。他强调,在基层治理研究中应当转换视角,从老百姓的角度理解他们如何构建自身秩序。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围绕“基层治理类型中民间规范运用的可能分布”“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理论意义、理论依据、理论体系”“法律文化的社会生活之变: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审视法律民族志书写的新线索表达”等议题进行主旨报告。在平行论坛环节,三个分论坛分别聚焦“数智时代的法治挑战、实践创新与理论探索”“社会纠纷多元与调解模式创新”“数智化赋能与基层治理创新”“社会文化转型与基层治理实践”“社会治理中的关系格局与纠纷调解”“社会治理的历史文化维度与实践”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贵州大学基层治理研究院、《基层治理研究》编辑部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贵州省社会学学会、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院协办。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