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战小麦“癌症”!贵大学子以“智慧诊断+新型杀菌剂”解难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0

贵大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王祥懿 吴优)“这一把粉红麦粉,就是咱农民一整年的希望啊……”想起曾在赤霉病麦田里看到的场景,农户老张至今仍难掩惋惜。而如今,随着贵州大学团队研发的“小麦赤霉病智能诊断与新型杀菌剂”技术落地,他和众多农户终于告别了“麦田之痛”。近日,贵州大学精细化工中心学生团队凭借“智慧诊断+新型杀菌剂”技术斩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道特等奖,这背后是九年扎根农业科研、破解粮食安全难题的动人故事。

小麦赤霉病素有“小麦癌症”之称,传染性强、危害大。2023年,我国就有9000万亩小麦受其侵染,病害不仅导致大幅减产,产生的Don毒素更是剧毒致癌物。长期以来,传统防治过度依赖单一化学药剂,不仅抗药性凸显,还难以精准把握防治时机,毒素污染问题也常被忽视,成为威胁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看到农户捧着粉红麦粉的无助,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团队成员回忆道。研发之路始于九年之前,团队依托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优势,联合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从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分子设计入手——这一方向正是2021年全球农业领域十大工程难题之一。此前,团队已凭借自主研发的农药信息学平台,成功创制全球首款稻田HPPD类除草剂,这让他们坚定了“智能诊断+新型杀菌剂”的技术路径。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化合物筛选阶段,团队曾因忽略微小分子结构片段,连续多轮合成的化合物抑菌率低迷,陷入自我怀疑。直到一个深夜复核数据时,这一关键细节被发现,才快速锁定最终化合物,实现突破性进展。而在田间调研中,农户老张带他们走过减产麦田的场景,更让团队深知肩上责任:“我们筛选的每一个分子、优化的每一个算法,都要经得起土地的检验。”

如今,这项技术已展现出显著优势:智能筛选模式结合CADD与AIDD,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新型杀菌剂防效优于主流药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还能通过一体式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利用率;从源头上控制赤霉病与毒素污染,既响应国家化学农药减量化号召,又为粮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撑。

“以前防治赤霉病像‘盲人摸象’,现在有了新技术,喷药准、效果好,麦子产量稳了,卖得也放心!”老张的话道出了农户心声。目前,团队正推进化合物农药登记,加速技术产业化,同时深挖靶标与智能平台潜力。而这九年攻坚,不仅让贵大学子完成了从“学习者”到“创造者”的蜕变,更用科技为农户筑起了麦田“防护盾”,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守护粮食安全的答卷。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