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刘诚诚 张思彦)贵州坐拥海量中低品位磷矿,却长期被一个“老大难”问题困住——磷矿杂质种类多、含量波动大。传统工艺要么用萃取法,成本高得让企业望而却步;要么用常规沉淀法,资源白白浪费,根本满足不了产业提质又降本的迫切需求,成了阻碍行业绿色转型的“拦路虎”。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生团队以“一种肥料级磷酸除杂脱色的工艺路线”,以核心突破点“共沉淀法”冲破重围,近日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特等奖,用青春智慧为贵州磷化工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面对行业困境,团队没有退缩,而是扎根本土土壤,开启了一场技术攻坚战。无数个日夜,成员们反复查阅文献、调试实验参数,一次次推翻方案、重新出发,终于创新性研发出“共沉淀除杂技术”,实现了镁、铝、铁等多种杂质的一键清零。
这项技术的“核心密码”便是团队自主打造的新型沉淀剂,既能让杂质快速“抱团聚集”沉淀,又能给磷酸做“深度美白”,大幅提升产品纯度。更重要的是,沉淀剂能“循环再生”,沉淀物还能变废为宝,不仅把处理成本降到最低,还实现了经济收益与生态保护的“双向奔赴”。


研发路上,共沉淀剂筛选曾是一块“硬骨头”。筛选范围广、实验变量多,有时一次小小的误差,就会让几天的努力付诸东流。但团队成员从未放弃:白天,他们紧盯实验仪器,记录每一组数据;夜晚,他们围坐在一起,激烈讨论、梳理思路,常常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当实验数据终于达到预期,杂质去除率和产品纯度双双达标时,所有人都激动地击掌欢呼,那份满满的成就感,成了他们前行路上最足的底气。
目前,该技术正在积极推进中试阶段,未来有望在磷化工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团队成员陈义表示,这次“挑战杯”不仅是一次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一次向行业发出的合作邀约。她希望这项技术在贵州生根发芽,也更希望它能走向全国,助力磷化工行业摆脱高耗低效的困境,开启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