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周少奇团队获2024年度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04浏览次数:10

贵大新闻网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近日,由我校周少奇教授领衔,与华南理工大学、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基质重度失衡型氮肥废水生物脱氮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贵州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项目针对国际上生物脱氮研究的重大缺陷,依据周少奇教授首创的生物脱氮电子计量学与COD/N比理论计量模型,研发了基质重度失衡型(低碳高氮型、高碳低氮型)化肥废水水量、水质计量学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化肥废水计量模型与处理过程优化控制关键技术、合成氨与氮肥生产全过程碳氮削减与末端治理关键技术,实现化肥废水源头削减及深度脱除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大规模工程推广应用。相关成果曾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佳发明奖和中国专利银奖。

30余年来,周少奇教授始终致力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微生物细胞内的电子传递与生化反应机理与电子计量学研究,在微生物细胞内电子流层次的环境生物脱氮和碳氮磷协同减排的电子计量学基础理论与计量模型取得突破后,致力于原创成果的工艺化、设备化、专利化、工程化、产业化等全链条创新,通过专利实施许可与产学研合作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其原创成果曾两次获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专题报道,被誉为具有首创性和开创性。

2002年,周少奇由中组部选派挂任贵州省环境保护局局长助理,从此与贵州的土地有了不可割舍的情缘。结合贵州喀斯特环境特征和实际,周少奇积极与山东省城建设计院和四川华健环博投资有限公司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引进当时最先进、最实用的一体化氧化沟等污水处理技术,并在贵州进行针对性优化创新推广示范和产业化应用。由于他依托贵州高校科研平台延续扎根在贵州的挂职科研任务取得突出业绩,后通过贵州省委组织部“成龙配套”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计划,从广东“搬家”来到贵州长期深入扎根西部,开展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难题已经困扰我国西部7个省区60多年,周少奇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团队提出技术创新方案,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突破。另外,针对城市污水及农村污水、河道湖泊污染治理等关键技术,也因地制宜实现从基础理论成果到产业化应用,为贵州环保技术进步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炼油废水处理工程生物脱氮优化方面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在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处理工程与应用方面的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在乡镇级村组级散户级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研发出系列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和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垃圾渗滤液厌氧氨氧化协同硝化反硝化方面的成果实现工程化应用,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不仅如此,他的上述原创科研成果还多次获得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杰出专利发明奖和最佳发明奖、世界杰出华人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重量级国际科技大奖。2021年,周少奇教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3年以来,他已先后5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编辑:庞爱忠 康梅花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