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姚依红 王焚)在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室里,有一台“神通广大”的仪器,它不仅能“看透”微生物的生长奥秘,还在近日斩获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典型案例奖项,它就是——微生物生长曲线实时监控仪。

一台仪器,N种玩法
这台价值53万元的Micro-GCM型监控仪,堪称微生物研究的“全能侦探”。细菌、酵母、真菌的生长动态,它能自动、连续、高通量地实时监测,最后还能生成精确的生长曲线和量化报告。不管是微生物生长条件优化、发酵过程研究,还是药物筛选、基因功能分析,它都能“大显身手”。例如2015届研究生黄晓康的论文中,利用该仪器从贵州传统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得到 258 株乳酸菌,通过生长动力学分析(产酸曲线、OD600 生长曲线)结合应激耐受实验(耐酸、耐盐、耐高温),最终筛选出 3 株性能优良乳酸菌菌株。


更绝的是它的“共享基因”。在贵大,它打破了学院和学科的壁垒,成为生物学、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交汇点”。校外更是牵手了中国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11家单位,累计使用时长超1500小时。2024年以来,合作发表论文 6篇,联合培养了1名博士后和5名研究生,提升了贵州大学在国际微生物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从科研合作到成果转化,从人才培养到重大项目支撑,它样样“在线”。
一台仪器,N种成效
助推传统产业升级与成果转化。该仪器进一步优化了现有生产流程,催生了新的研发范式和管理模式,是推动生物制造领域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迈进的关键工具之一。目前参与成果转化项目2项,项目总金额达340万。例如,“酱酒酒糟-农作物秸秆混合青贮饲料加工与利用推广”贵州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通过该仪器研究酶-菌协同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农副产品转化成高附加值饲料产品,丰富饲料来源,保障饲料安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实践能力。该仪器还助力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等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和创新项目的实施,培养了草地人才仪器操作能力和数据科学思维,也使得学生用量化数据来开展报告和答辩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进一步提升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累计获奖7项,其中,国赛金奖2项、省赛金奖2项。

负责这台仪器的陈玉连老师谈起它时满是感慨。申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收集材料时,跨学院、跨单位的成果收集颇费功夫,好在最终凭借仪器的“硬核实力”——先进性和广适用范围(理工农医四大类学科都能用),成功脱颖而出。
同时他们也为这台仪器设置了一系列管理“小妙招”:线上线下培训结合,还有小程序预约“神器”,哪个时间段仪器空闲一目了然,再也不用为抢仪器“头疼”。遇到技术问题,还有工程师群“在线答疑”,保障科研“不掉线”。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