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师生热议“教育强国 贵大何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10

贵大新闻网讯  10月24日,贵州大学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以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组织全校万名党员开展2025年党员基本培训第2次集中大课,师生同频共同汲取信仰力量。集中大课结束后,师生党员结合自身工作与学习实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钉钉子精神确保教育强国建设各项重大任务落地见效。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波:10月24日下午,我们一起收看了怀进鹏部长的视频课程,通过学习,深刻领悟了教育强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与实践路径。建设教育强国,是历史赋予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更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所在。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工作全过程,让学院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更要锤炼其品格修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每名学生的潜能,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时代新人。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付勇:学习教育强国建设相关论述后,我深感责任重大。深刻领会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明确了学院发展方向。学院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金钉子”精神为引领,厚植家国情怀,思政教育融入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依托贵州生态优势建研学基地。同时,聚焦国家战略以及贵州省“富矿精开”等重大工程,优化学院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交叉,加强与企业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贵州国民经济发展输送实用人才,以实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哲学学院教师崔云逸:作为贵州大学的一名教师,参与学校全体党员第二次集中大课学习后,我内心备受触动、倍感振奋。怀进鹏部长的授课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尤其对“中国教育与现代化”“中国与世界教育”两个重要问题的解读,让我对教育的时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授课中“把教育置身于现代化大局、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国际发展大局”的要求,为我们高校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作为人民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教育强国建设逻辑,引导学生立足时代大局规划人生;也要在科研工作中锚定攻坚目标,把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更要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责任担当,主动为师生代言,用实际行动回应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哲学学院辅导员晏梦勋:学习了集中大课后,我深切体会到教育强国建设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脉的伟大征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是作为教学、科研、管理之外的“第四支队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关系到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能不能扣好。在思想引领上,要继续引导学生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工作中,我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三全育人”方针,为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不懈努力。

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赵飞:怀进鹏部长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入阐述,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堂站位高远、内容翔实的“大思政课”,他将国家战略与高校使命紧密相连,深刻揭示了三者作为内在一致、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作为贵州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贵大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中,必须打通“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的全链条,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更强动能。此次集中大课有效激发了师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广泛共识。

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陈朝轶:怀进鹏部长引领大家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核心要义,在准确阐释教育三大属性的基础上,把握教育“质”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素,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集中培训让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已经走向国家战略利益和目标中心有了深刻领悟,充分认识到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一号工程”任务,聚焦教育强国,提升办学能力与产教融合质量。

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张晓霞:学习了怀进鹏部长的课程后,我对采购招标与房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教育强国建设由无数“具体工作”构成,资产管理看似“后勤保障”,实则是支撑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的“基础工程”,更是践行“以师生为中心”、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民生工程”,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工作落地,要锚定“教育强国”战略定位,把准资产管理方向;紧扣“改革创新”核心要求,提升资产管理质效;践行“躬耕教坛”使命担当,锤炼资产管理作风。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小事,以“躬耕者”姿态担当责任,让资产管理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坚实底座”,助力学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作为。

学报编辑部主任方英敏:通过集中大课学习,使我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和伟业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自觉。作为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办刊任务,努力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曹零益:教育强国,青年何为?当以理想为帆,以本领为桨。当代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作为青年学生党员,我们要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定报国理想,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实际行动。唯有珍惜韶华,夯实专业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青春之我,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章。

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张珂:作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将其融入专业学习、科研与实践中,潜心钻研理论知识,深入新闻一线探索,做到知行合一,努力致力于做政治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只有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和正确的导向,只有强化实践锻炼,才能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新闻传播学子应勇担使命,以专业力量传播真理、凝聚共识,以专业力量传递时代声音,为强国伟业注入传媒动能。

音乐学院戏剧与影视导演专业王玥:通过参加本次党员基本培训第2次集中大课,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课程中提到“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专业使命。戏剧与影视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思想传播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在今后的创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努力用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同时,我也意识到个人成长要服务于国家需要。我将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努力成为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工作者,为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以更坚定的决心和行动力落实教育强国建设任务,不断探索创新,让教育在强国建设征程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刘竞蕾:通过本次集中大课的学习,我对新时代教育的战略意义和自身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新时代本科生,我不能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而应心怀“国之大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关注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思考自己未来能在何处发力。比如,在专业课学习中,我会有意识地钻研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知识,关注跨学科融合、算法创新等关键环节。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五育并举”的重要性。大学期间,我不仅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在实践中理解“小我”融入“大我”的真谛。之后,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既夯实专业基础,又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阳乐垚:通过本次集中大课的学习,我深受启发。这次党课让我意识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至关重要。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我深感自身责任重大。我们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生力量。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勇于挑战难题,努力攻克技术难关,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黄光奕:作为农村孩子,我深知教育机会的来之不易。曾经,村里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薄弱,但即便如此,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我读书,老师们也倾尽全力传授知识。是教育,让我有了走出农村、开阔眼界的机会;是教育,让我明白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更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如今,我成为了一名学生党员,更应肩负起责任与使命。在学习中,我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奋刻苦,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为将来回报家乡、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我也会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的同学珍惜学习机会,共同进步。

农学院作物学专业姚鑫:“教育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我的专业是作物学,深知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党课学习让我更加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以扎实的科研成果为端牢中国饭碗、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此前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则让我从实践层面理解了“教育”的内涵。服务同学、组织活动的过程,是锻炼能力的过程,更是凝聚人心、引领思想的过程。这使我认识到,“教育强国”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科技的突破,更是立德树人,培养一代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愿将个人的博士论文与“教育强国”的宏伟篇章紧密结合,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全部力量。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