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广大农村焕发崭新面貌的时代浪潮中,贵州大学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推出“我的驻村故事”栏目,让我们跟随驻村干部坚实的脚步,走进这些温暖而动人的驻村故事,感受那份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炽热情怀。
贵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樊国启)时光飞逝,自作为贵州大学选派驻村干部奔赴松桃苗族自治县沿坪村开展帮扶工作,已历时数月。这段时间,是我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磨炼意志的宝贵历程,更是与沿坪村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 深入基层摸实情,凝心聚力夯基础
驻村伊始,我便将熟悉村情民意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脚步丈量土地,通过入户走访、田间交流、与村“两委”深度研讨等方式,持续学习掌握沿坪村的人口结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基础设施、民生需求以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初到沿坪,青山环绕,云雾袅袅,风景如画,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村民们眼中那份淳朴与期待。最初的挑战是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但我深知,心贴近了,距离自然就缩短了。我放下架子,走进田间地头,坐在农家炕头,听他们唠家常、诉困难,从询问“吃饭了没”开始,慢慢学习当地的方言土语。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与留守儿童交谈,参与村里的红白喜事……一点一滴的努力,逐渐消融了最初的陌生感。村民们开始愿意和我聊真心话,我知道,我正在成为他们眼中的“自家人”。这份信任,是我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 发挥学科特长,开展特色帮扶
结合物理学院的专业优势,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普教育启智慧: 针对村里中小学生科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组织开展了科普系列活动。利用携带的实验器材,为沿坪村的孩子们演示趣味物理实验,讲解科学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联络学院师生捐赠科普图书,帮助建立“小小科学角”。
2.资源对接促发展: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学院汇报村里发展需求,争取支持。学院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多次研究帮扶措施,在经费、物资和技术上给予有力支持。
3.重点帮扶监测户: 与学院领导,村“两委”一同看望沿坪村的监测户,了解村民具体困难,共同研究帮扶方法。
三、查找不足明方向,砥砺前行续新篇
几个月的工作,让我对沿坪村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里的产业发展还有短板,基础设施仍需加强,一些村民的生活还存在困难。我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在学校的支持下,正在积极谋划:如何利用学校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为村里的特色种养殖业提供技术支持;如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如何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前方的路还很长,任务依然艰巨。
这段驻村经历,是我人生中无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褪去了书生气,沾满了泥土香,更深切地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学院的关怀,村民们的笑容,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都是我前行路上不竭的动力。作为贵州大学的驻村干部,我将继续怀揣着这份感动与责任,脚踏实地,与沿坪村的干部群众一道,为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