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教风微镜头|探访乐学“夜归人”的“专注黄金时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9-25浏览次数:18

贵大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张余 田芹) 当夜幕为贵州大学披上宁静的薄纱,当明俊楼的灯火渐次熄灭,总有一群“夜归人”的身影,在万籁俱寂中勾勒出青春最动人的奋斗轮廓。他们是谁?为何选择在深夜与书本为伴?9月20日晚22时40分,记者走近这群乐学善思的贵大学子,探寻他们专注背后的故事。

“常态化坚持”

“不算每天,但一周有好几次是最后走的。”这并非个例,而是许多“夜归人”的共同写照。对他们而言,深夜学习并非临时起意的“突击”,而是早已融入本能的常态化习惯。2024级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胡雨霞同学坦言,开学之初,班级事务与个人学业交织,压力不小。“宿舍的氛围更适合休息,而在学习氛围浓厚、环境安静的教室,我的心能更快沉下来,高效地完成任务。”正是这份对高效学习环境的追求,让她和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教室作为深夜的“战场”。

这份坚持甚至延续到了周末与假期。胡同学分享道:“周末时间更灵活,我会适当调整节奏,不会像工作日那么晚,但依然会保持固定的学习时段,不让自己松懈。”正是这种张弛有度的自律,让学习成为一种持续而稳定的状态。

“专注黄金时刻”

每晚近11点,直到教室熄灯,是这些“夜归人”雷打不动的学习时段。回到宿舍,简单洗漱后,他们又会着手规划次日的学习内容。为何如此执着于深夜的教室?答案指向一个共同的感受——“专注黄金时刻”。

“人少的时候没有外界干扰,思路特别清晰,能集中注意力完成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2022级经济学院吴东旭同学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他坦言,图书馆和自习室在高峰期时常人满为患,空间上的拥挤感容易让人思绪烦乱。“相比之下,深夜教室的这份静谧,能让我更快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这份对“黄金时刻”的珍视,同样在图书馆上演。临近闭馆,馆内依旧座无虚席。同学们或奋笔疾书,或埋头沉思,戴着耳机聆听网课,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没有喧嚣的交谈,没有多余的躁动,只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空气中弥漫,学习的热情丝毫未因夜色而减退。

“实验室里求真”

如果说自习室的灯火映照的是学子们勤奋的底色,那么深夜实验室里不灭的光,则代表着贵大人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在物理学院的一间实验室里,博士研究生兰小红正带领师弟进行一项光学实验的攻关。从课题立项时的反复论证,到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操作,再到数据整理时的细心核查,他们以身作则、积极跟进。课题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整个实验室洋溢着互助互进、求真务实的浓厚氛围。对他们而言,深夜的实验室是探索未知的战场,每一次仪器的精准调试,每一组数据的反复验证,都是向科学高峰迈出的坚实一步。

“奋斗的智慧”

如何将这份“深夜的坚持”长久地保持下去?同样是“夜归人”的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奋斗智慧”:一是科学规划,高效为王。 他们认为,调整好时间、做好规划是关键,避免因无效熬夜导致次日效率低下,反而浪费了宝贵时间。二是劳逸结合,健康为本。 坚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是长期奋斗的基石。同时,晚间往返宿舍的安全问题也时刻放在心上。

这股乐学之风,正以蓬勃的力量点燃校园里的每一颗奋进之心。2025级矿业学院新生祁德辰,便是被这股学风感染的“新晋”夜归人。在他眼中,夜晚的校园褪去了白日的喧嚣,静谧的时光带来了十足的安全感,让他能沉浸在专属的学习空间里,高效攻克学业难题、认真准备社团面试、自如融入大学生活,将每一份专注都转化为成长的养分。

夜色渐浓,贵州大学的教学楼逐渐沉静,一盏盏灯光渐渐熄灭。而灯光背后,是无数贵大学子为梦想默默耕耘的身影。这些乐学善思的“夜归人”,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自律,诠释了奋斗的青春。他们是夜色中的追光者,更是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

编辑:庞爱忠 杨微

责编:李旭锋

编审:姚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