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9-15浏览次数:10

贵大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9月5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个教研室围绕“铭记历史 共筑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同步开展集体备课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集体备课会以“铭记历史 共筑未来”为主题开展集体备课会。易丹妮老师以《从“我教你学”到“一起探寻”》为题,分享了清华大学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探索的教学模式;梁兆桢老师围绕“知、悟、行”汇报了在清华研修期间的教学方法与典型案例,为思政课教学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传兵介绍了赴老挝参加第六届“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见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在课程展示环节,郑大伟老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阐释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英勇精神和民族复兴的时代意义;韦时福老师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重点内容,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系统解读了九三阅兵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本次备课会通过多元分享和深度研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教学的能力,增强了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信心与动力。

debddd1feec093004df8997bd62bc22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备课会上,教研室主任陈国辉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备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围绕备课会主题,周莉、张秋鸿、吕玉娟三位老师分别以统一战线、毛泽东思想等相关内容为主题进行了课程试讲,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暑期赴清华大学培训的刘丽莉、陈中两位老师分享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与行》《关于大学的“学”“教”之思及其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之启示》的学习心得,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陈国辉老师还对申报省级“金课”、组建“教创赛”团队等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备课会上,徐琳老师以“思想淬炼与教育革新”为题,分享了暑期在清华大学参加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的收获。伍凯锋老师则结合参加全省思政课教学展示比赛的经验分享了备赛体会。薛丽老师以“历史的回响,精神的传承”为题,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意导入,系统阐释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及其与中国精神的内在关联;孟伏琴老师则以“忆峥嵘岁月 传抗战精神”为主题,从学理层面分析了抗战精神的特点,并结合阅兵仪式探讨了政治仪式在精神传承中的功能与实现路径。在会议总结阶段,教研室主任罗佳重点强调了新学期教学工作的规范与要求,从教学仪态、教学材料完备度、教学内容熟练度、课堂纪律管理等多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鼓励全体教师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和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新学期的教学任务。

微信图片_20250906220022

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集体备课会上,张月老师以“一滴眼泪的重量:从外国记者视角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与和平追求”为题、王婷婷老师以“铭记抗战精神 勇担青年使命”为题作了示范讲课、韦伊老师以“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从图云关抗战精神看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为题、杨盛梅老师以“从《南京照相馆》看历史警示与未来之思”为题,分别作了分享交流和示范讲解,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蒋红霞重点讲解了如何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规范组织考试、规范教学档案等要求,对试讲老师作了点评。

5$FTCUCDFMV%DEX~Z{DKB_R_tm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在227D教室举行集体备课会,教研室副主任钟纯主持会议。黄侃老师以“‘薪’心相惜,‘银’接未来”为题,讲述我校罗登义教授在抗战时期研究刺梨的感人事迹,将校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阐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郭翠翠老师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为题,分析《论持久战》中的哲学智慧,阐释如何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破解教学难题。曾帆、王玉沿、刘玉高等老师结合教学实际作了富有启发性的发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集体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王勇老师主持,他首先回顾上学期工作并明确本学期任务,强调在教育部思政课改革背景下应以科研引领教学。王暾老师分享清华培训心得,指出教学应突出重点、注重故事化导入,集体备课应结合实际研究问题;文厚泓老师认为,应立足贵州大学的学生、学校和经费实际,借鉴清华大学的经验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在教学展示环节,全省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获得者岑晓洁老师进行《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教学设计展示,青年教师薛心怡试讲《血火淬炼:抗战胜利铸就民族自信精神内核》。最后,副院长崔东明作点评总结,通报开学教学检查情况,并从从严、从实、从高及教学仪态等方面对新学期教学提出明确要求。

本次系列集体备课会既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与精神洗礼,也是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思政课程创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各教研室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课程视角出发,融合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展现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育人担当。通过研学分享、教学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老师们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增强了将抗战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信心与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集体备课机制,推动思政课建设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编辑:尹梓熹 康梅花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