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动物科学学院:党建引领谋新篇 接续奋斗促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8-22浏览次数:10

编者按: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贵州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时刻,校党委宣传部在贵大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启 “喜迎党代会、学院发展巡礼” 栏目。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车辙,回望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各学院党委以党建为舵,在人才培养的沃土深耕细作,于科学研究的险峰奋勇攀登,在社会服务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活力,一同感受贵大各学院在奋斗路上奏响的激昂乐章。

贵大新闻网讯(动物科学学院)五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动物科学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建与学院中心工作互融共促机制,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工作实绩。先后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撰写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团中央、团省委表彰,连续4年在学校综合考核中荣获“A”等次。

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化率为94%,正高级职称人员32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3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贵州省创新人才团队4个、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有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农业农村部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教学名师1人,贵州省教学名师1人、金师2人;有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7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博士生导师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6人,此外,还有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5人,中青年学术骨干7人。

政治建设坚强有力,思想建设走深走实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严守意识形态责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确保决策科学民主、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开。先后出台40余项规章制度,规范党员教育与管理、落实安全稳定、强化师德师风及学风建设等,为各项工作保驾护航。强化宣传阵地管理,2024年学院网站在学校评比中获“优秀”等次。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支部集中学习制度,实现了理论宣讲赛着学、红色资源创新学、网络资源线上学。

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党员不负担当使命

学院党委持续深入推进“五好”党支部建设,多措并举激发党支部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先后实施“四抓实四强化”及“1+2+3+4+5”党建工作品牌,有效彰显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优配强支委,院属教工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100%覆盖。各支部先后选派7名驻村第一书记赴贞丰县开展帮扶工作,积极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先后投入30余万元慰问帮扶村老党员、为监测户家庭孩子发放奖助学金等。五年来,3个支部获省委教育工委、校党委授予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荣誉,4个支部获学校“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荣誉;党员教师中1人荣获“贵州省高校党务骨干”、1人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荣获贵州省委教育工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1人荣获“身边榜样”人选。

纪律建设严明有力,作风建设扎实有效。

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小组,与党支部书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带领师生党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导党员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定期监督检查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定期进行廉政谈话,健全群众监督机制,畅通师生监督反馈渠道。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导师遴选和课题申报等环节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以专业学科竞赛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专业大赛。五年来,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2项,省赛金奖10项;获“挑战杯”省赛一等奖9项,国赛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第一名1项。在专业竞赛中,本科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本科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推动落实教学改革,将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五年来获批贵州省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7项,获省级“金课”11门,获全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狠抓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落实博学计划,近三年,本科生平均继续深造率为67.27%,动物医学专业高达80%以上。学院先后荣获学校高质量就业单位、“博学计划”先进单位,连续4年荣获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科研与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论文持续涌现,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90篇,授权专利35件,获行业最高奖“王栋奖学金”1人;获“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12项,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产业赛道2项金奖实现了贵州省在这两个赛道中金奖零的突破。

学科建设实现新跃升

在学科规划、教学评估、博士点申报和动物医院创建等工作中,引领党员师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推进工作高质量完成。2021年成功获批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学院博士点零的突破。以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为牵引,推动学科建设水平整体上台阶,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3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草学入选前40%学科、畜牧学入选前50%学科。

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

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五年来,获批科研项目515 项,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2024年到帐经费65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373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2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8项,发明专利37项;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社会服务展现担当作为

充分发挥学科、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依托四大产业技术服务团队、科技特派员、“博士村长”、“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等,助力我省乡村振兴,服务地方成效显著。成功打造了“坳田模式”“长顺模式”,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师生代表。获民革中央授予的“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1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优秀研究生1人;省级荣誉包括脱贫攻坚优秀驻村第一书记1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1人、“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优秀专家5人、牛羊产业发展先进个人1人、“最美劳动者”2人、“最美大学生”1人。

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推进

以服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为导向,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相关院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为一体的合作交流机制。教师先后赴新西兰、乌克兰、泰国等访学研修,学生先后赴新西兰、泰国等国深造学习。2025年3月至6月,16名大北农创新班学生赴新西兰梅西大学交流学习3个月。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