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贵州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时刻,校党委宣传部在贵大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启 “喜迎党代会、学院发展巡礼” 栏目。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车辙,回望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各学院党委以党建为舵,在人才培养的沃土深耕细作,于科学研究的险峰奋勇攀登,在社会服务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活力,一同感受贵大各学院在奋斗路上奏响的激昂乐章。
贵大新闻网讯(烟草学院)在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做强贵州大学”的关键时期,以及学院建院十周年的重要发展节点,烟草学院党委以“党建引领聚合力、产教融合育新人”为发展思路,在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下,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谱写了特色鲜明的发展篇章。
思想铸魂牢根基,政治领航稳征程
学院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坚实的党建工作为学院发展筑牢根基、指引方向。
思想引领铸魂育人。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升师生党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学院落地生根。
组织建设坚实有力。学院党委严格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顺利完成党委换届及党支部换届,实现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强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实施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党支部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发展党员159名,获批“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大学第二批“全校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贵州大学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作风建设稳健推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创新,建立“书记院长接待日”+“年度工作报告”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师生渠道;注重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两优一先”表彰,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强化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近几年,共表彰优秀共产党员71人次、优秀党务工作者20人次、先进基层党组织14个。
立德树人育英才 产教融合结硕果
学院党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抓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党委依托行业优势资源,深化“党建导师”导向的“三导师制”,推动思政与科研、生产深度融合,以产业科技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努力实现“三全育人”。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学生学习行业最新科技知识,掌握烟草生产技能;依托市州烟草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园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暑期“三下乡”“博士村长”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主动深入基层,展现烟草学子扎根土地,服务“三农”的青春风貌;通过“金叶讲坛”邀请烟草行业专家分享行业科技、工作艺术和成长经验,增强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意愿。
学院构建“分类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烟草学院“金叶优才”奖学金评选办法(试行)》《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学生学术和教师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并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条件,强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博学计划”,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高。烟草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校内专业评估排名第2,2024年软科、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获评A+;本科生升学率连续七年名列全校第一,2025届本科生升学率高达79.31%,其中39.13%的学生成功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985、211高校;2023年获“挑战杯”国赛二等奖1项,2024年获“挑战杯”国赛金奖1项。
双融双促破壁垒,科技创新增动能
学院党委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聚焦经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构建“科技+产业”创新链与“技术+管理”服务链双轮驱动机制,实现学院科研布局与贵州烟草产业转型发展的深度耦合,为特色科技强省建设和“四新”“四化”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产业赋能。
近5年,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94项,项目总经费6500余万元,研发应用多项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110余万亩,新增烟叶694.61万公斤,新增产值20315.14万元;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3项,烟草行业科技进步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35篇。2024年,学院牵头整合全省烟草科技创新资源,与贵州省烟草公司、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申报获批了“贵州省烟草提质增效全省重点实验室”, 强化了学院与贵州烟草行业的合作桥梁,为学院和烟草产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凝红深耕烟草兴,助力乡村换新貌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组建烟草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产业服务,赋能产业一线,夯实行业发展基础。近几年,派出2名党员在贞丰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人获黔西南州“全州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1名党员入选中组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服务贵州威宁、广西靖西和四川普格烟草产业;3名党员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科技特派员,20余名教师入选贵州省科技特派员;推荐1名教师挂职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近5年,学院与贵州、四川、广西烟草公司和相关企业签订科技服务项目150余项,项目经费4000余万元,构建“专家+示范基地+农户”三级服务体系,建立科技示范点27个,技术指导覆盖30余个重点产烟县,累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60余万亩,培训烟农5000余人次,烟农累计新增收入3亿余元,为烟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烟农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贵州威宁,学院党委开展政企校协同党建联建活动,结合当地高原气候、山地土壤特点,年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科研成果4万余亩,烟农年均增收1000余万元。在四川普格,学院科技特派团服务四川中烟 “国宝”基地无害化烟叶生产技术体系构建、烟-荞产业融合体系建设、烤烟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以及本土人才培养,为提升普格烟叶生产水平、稳定烟草产业和促进当地烟农持续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广西靖西,学院科技特派团围绕烟-稻两熟生产技术体系构建、雪茄烟品种优化及其配套技术集成开展技术指导,稳定了靖西的烤烟产业规模,助推雪茄烟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烟草学院党委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聚焦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奋力将学院建成全国烟草“产、学、研”特色教育基地,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