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医学院: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探索新时代新医科的建设发展道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8-04浏览次数:10

编者按: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贵州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时刻,校党委宣传部在贵大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启 “喜迎党代会、学院发展巡礼” 栏目。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车辙,回望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各学院党委以党建为舵,在人才培养的沃土深耕细作,于科学研究的险峰奋勇攀登,在社会服务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活力,一同感受贵大各学院在奋斗路上奏响的激昂乐章。

贵大新闻网讯(医学院)医学院由贵州大学、贵州省人民医院联合创办,于2016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拥有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职工医院、贵阳市口腔医院等3所附属医院,以及护理及临床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科研平台等教学及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按照“差异化、特色化、一流化”的办学定位,着眼医学交叉领域,大力推进“医工”“医理”“医管”结合,打造“小而精”的培养模式,实现本、硕、博培养体系全覆盖,目前已开设2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研究生专业、2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学院坚持探索创新路径,以提高人才培养成效为中心,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育人水平。

坚持教学为本、教学相长,发挥党组织作用

截至2024年12月,医学院共有党员97人,其中教职工党员24人,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77.4%。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结合学院半数以上专任教师在35岁以下的实际情况,学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功能,强调党建与业务双促双融,将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老带新,由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让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加快成长,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活动中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等院内组织,促使教师在“科教融汇、以研参赛、 以赛促教、以教育人”中成长进步,建成了一支集“教”“研”“赛”一体化的优秀师资队伍,成效比较显著。2024年,获批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贵州省省级“金课”(一流课程)、贵州大学教学成果奖,取得了贵州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贵州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成绩,培育了包括贵州省“百”层次人才在内的多位优秀教师。2025年引进1位国家级人才。


创造“四维课堂”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院通过摸索、实践、总结、提高,形成了“四维课堂”的特色模式:理论课堂夯实专业基础、思维训练建立科研思路、项目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创业竞赛转化科研成果。育人模式的创新,带来显著的育人成效。学院取得了学生科创荣誉50多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1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赛道国家级奖项3项,“挑战杯”一带一路专项赛国家级奖项2项等。特别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医学院参赛项目《“卒”类拔萃》在“新医科”组别摘得金奖。这是贵州医科类项目的首枚金奖,实现了贵州医学教育在该赛事上零的突破! 

未来5年,学院将从以下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学科建设。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凝练2至3个特色学科方向为基础,将人员编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及经费等向优势学科倾斜,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医学类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力争本科医学类专业和研究生一级学科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搭建一流医学公共技术平台。创建校级、省级重点科研实验室,满足学院老师和研究生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重点建设“基础医学科研训练基地(实验室)”;满足“基础医学”申报的实验条件;建设解剖学实验室,保障本科实验教学质量。

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结合学科特色和布局,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高层次领军人才,力争引培2至3名国家级人才,大力引培基础医学专业背景教师;坚持引进与培养双管齐下的方针,重视对4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教师的培育,拓展国际化培养渠道,优化青年人才成长环境,为有潜质的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师资培训深造,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多举措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的学科竞赛;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创新专业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技能,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行“以生为本”“多元融合”,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尤其推进核心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

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前期有合作基础和意向的国境外高校深化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