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贵州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时刻,校党委宣传部在贵大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启 “喜迎党代会、学院发展巡礼” 栏目。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车辙,回望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各学院党委以党建为舵,在人才培养的沃土深耕细作,于科学研究的险峰奋勇攀登,在社会服务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活力,一同感受贵大各学院在奋斗路上奏响的激昂乐章。
贵大新闻网讯(美术学院)过去五年,美术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学院党的建设提质增效。坚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于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党建,引领美育事业发展。学院党委坚持深化“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开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化理论武装。设立"悦美讲习社"“悦美读书会”等特色学习平台,开展读书班,邀请专家授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党支部书记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持续建强党员队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逐级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强队伍,推动学科建设新突破。近五年引进博士4名,选派7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以来,申报国家艺术基金35项,出版著作29部,尤其在2024年,科研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学院教师的学术认可度不断提高。学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领衔搭建学术科研团队,积极引领党员教师等在中国设计顶刊《装饰》上发表7篇论文;设计系获得教改课题立项6项,其中省级教改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4项;出版教材2部,出版专著3部,国家级社科基金立项1项;绘画系《毕业创作及作品阐释》课程获省级“金课”;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围绕“智慧美育校园与民间艺术AIGG 融合创新平台建设”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推动项目合作攻关。学院党委积极带领优秀党员教师参加专业领域比赛(画展),取得突出成绩。唐昌乔获“中国设计40年· 设计事业卓越贡献奖”、形象设计作品《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获第十七届“中国之星”设计奖形象设计类(品牌设计)金奖、娄波《纳雍耳语黑木耳》《贵州有戏》分别获第十六届“中国之星”设计奖包装设计类金奖和宣传设计类(招贴设计)金奖、耿翊作品《千面——花儿朵朵》、朱剑坤作品《花开·四月》、娄波作品《贵州有戏》等6名教师的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学院入选作品数量为贵州同类院校前茅,耿翊作品《井冈山谢家祠堂》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花茂·印象》在《人民日报》发表,赵竹获贵州省“德艺双馨”称号,彰显了学院在全国专业领域的卓越实力和深远影响。
重育人,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利用好现有场馆资源,举办“织锦明天”“青于蓝”“后生”“云起时”“在路上”等毕业作品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循迹·溪山红”等美术作品展览30余场;利用通道画廊、设计系大厅展示板常态化展出学生作品;建立美术学院视觉造型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版画工作室”“手工印刷工作室”“金工首饰实验室”“3D打印数码工作室”,拓展专业教学空间。此外,与贵州省美术馆(贵州画院)、遵义美术馆、贵州工艺美术馆等省内艺术文化单位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获批贵州省唯一的美术人才基地;与贞丰等地合作建立美术写生基地,与18家企业合作成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校外资源。学院还积极开展“悦美行动计划”,举办“悦美大篷车”“悦美艺术体验营”“悦美读书会”等主题活动150余场。积极探索与国(境)外高水平学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项目,如与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开展非遗工作坊,积极推进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意大利等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聘请Hamais Navit(哈里斯·纳维特)来学院任教,协办第十一届东盟及中日韩大学文化与艺术联盟年会等。五年来,学院党员师生积极围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廉洁文化,深挖内涵,主动调研。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和专业领域竞赛,获奖数量和质量始终稳居贵州省同类高校前列,如学院“品牌设计研究中心”2023级品牌设计研究生韩康获2024年德国红点设计奖。
深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显担当。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贵州,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为贵州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组织专业水平高的师生赴贞丰、松桃、施秉、榕江等地开展墙绘等美育活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形成了“大木村景”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议策划案,“贵州黄牛”品牌战略设计方案、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雷屯沙洲”美丽村落公共品牌建设方案等,开展以榕江票寨传统村落“黔图共创”为研究对象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品牌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制定以“桥见匠庐·数字黔行”——打造贵州文旅数字化创新标杆为主题的匠庐计划等,真正做到用艺术设计赋能贵州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新征程,学院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美育工作蓬勃发展,为“做强贵州大学”贡献力量。
编辑: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