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伍程铭,中共党员,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成功保研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史专业。曾获国家级“优秀志愿者”、省级“优秀易班站长”、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以及第十七届“十佳素质拓展”大学生、第十八届“十佳志愿服务”大学生、第二十一届“十佳综合”大学生等荣誉称号。也荣获国家奖学金、郑强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少数民族预科一等奖学金等,还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交流活动省级一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二等奖等奖项;成功申请校级SRT项目并结题(第一负责人);曾任校易班站长、班级团支书、学习委员等职务。
在贵州大学的校园里,伍程铭的名字被许多学弟学妹所熟知。作为2025年贵州大学“十佳大学生”之一,他以“坚持”为底色,用五年的时间诠释了“追光”的含义。
2020年,伍程铭通过少数民族预科项目踏入了贵州大学的校门。回首这段经历,他满怀感恩:“如果没有预科项目,我就无缘贵大,也无缘这五年的成长。”因此,他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预科这一年也成为他人生的关键节点。“我知道自己基础薄弱,必须付出双倍努力。”在预科期间,他努力弥补差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锚定了“保研”的目标。预科的民族教育也让伍程铭深刻认识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温暖,“我将积极引领身边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伍程铭说。
“十佳大学生”的红毯仪式一直是伍程铭梦想的舞台。五年来,他累计获得奖项80余项,努力向其要求看齐,“得知获奖名单的那一刻,感觉五年前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对于自己获评的原因,伍程铭坦言:“坚持是我获评十佳大学生的关键。”从预科征文比赛首次获奖带来的信心萌芽,到四级考试失利、“学习之星”落选时的重整旗鼓,他始终相信:“奖项只是锦上添花,成长才是真正的勋章”。
学科竞赛则成为了伍程铭锤炼自我的重要舞台。伍程铭坦言,竞赛时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平衡竞赛准备、学业和学生干部职责之间的时间冲突。“一个好的项目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而我同时还要兼顾学习和学生工作。”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他学会了制作详细的时间表,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将每一项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备战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期间,他和团队摸索出一套高效协作模式:将冗长的会议精简为核心问题讨论,用实地考察缓解团队压力,凝聚团队力量。伍程铭特别强调角色定位的重要性,无论是作为领导者统筹全局,还是作为队员配合协作,都需要克制个人情绪,以团队利益为重。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竞赛不仅是能力的比拼,更是心态和团队协作的考验。”
在贵州大学易班工作站的工作经历还展现了伍程铭另一面的才华。从普通小编到站长,从单纯执行到全局谋划,他完成了从“做事”到“谋事”的蜕变,“角色转变让我明白,领导者需要兼顾全局与细节。”易班工作站的指导老师王晓涵用“斜杠青年”形容伍程铭:“从学习到实践,他始终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像一个永远充满能量的小太阳,把勤奋和努力做到极致,勇敢不妥协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追寻自己的梦想。”
如何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伍程铭选择了三个词:“丰富多彩”、“忙碌”,和他反复提到的“坚持”。他坚信:“视野不能囿于书本,要走进博物馆、深入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伍程铭的朋友圈记录着他知行合一的青春轨迹:在博物馆感受历史温度,通过“三下乡”实践丈量土地,在各类竞赛中突破自我。即便突发任务时常打乱计划,他始终坚持“要事优先”原则,用清单管理法将碎片时间编织成高效网络。伍程铭的辅导员王爽也评价道:“总是在不留神的时候,他朋友圈的‘足迹’又丰富了几分。”
当问及未来规划时,伍程铭告诉我们:“最近这段时间,我想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深耕中国历史。”硕导布置的研读任务虽艰巨,他却充满期待,“历史研究需要沉淀,而坚持是我最擅长的”。从预科生到十佳大学生,伍程铭的故事印证了“天道酬勤”。正如他所言:“放弃容易,但坚持很难,坚持——终会让时光开花结果。”
编辑: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