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三“保”,解锁他们保研985的密码!

发布者:张蝉发布时间:2025-07-05浏览次数:10

在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三名男生用四年时光书写了一段精彩的“共进故事”:三人保研至四川大学,并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CSCD期刊论文、实用新型专利等成果。然而,比荣誉更珍贵的,是他们共同构建的“共享、共进、共生”成长生态。 

他们就是:苏芝乾,钟登宇,聂博!

苏芝乾: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中共党员,保研至四川大学。绩点排名:4.24/5.0,综合排名:2/87。2024年11月荣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终审决赛国家级一等奖;202409 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国家级银奖;2025年5月作为贵州省唯一本专科生代表被《人民日报》专版刊登《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钟登宇: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共青团员,保研至四川大学。绩点排名:3.8/5.0,综合排名:11/106。2022年12月获贵州大学“三等奖学金”;2023年7月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优秀志愿者”;2025年1月获贵州大学“大北农”奖学金。

聂博: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预备党员,保研至四川大学。绩点排名:3.74/5.0,综合排名:13/106。2023年7月荣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 繁殖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会议研讨会中 “优秀志愿者”;2023年12月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交流活动贵州省一等奖;2024年5月荣获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正大奖学金。

扎根田野,科研成果丰硕

三位同学虽研究方向不同,但都以实践为导向,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苏芝乾聚焦禽病防控,主持省级大创项目《贵州部分地区的禽白血病病毒分离鉴定及gp8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带领团队深入贵州纳雍、长顺等地的养殖场。为减少雏鸡采血损伤,他发明“一种可单手操作的采血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他带队设计的“鸡时雨助农闭环模式”斩获贵州省金奖,切实将科技服务到养殖户身边。

钟登宇致力于猪精液常温保存研究,通过添加新型抗氧化剂,成功提升精子保存质量,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CSCD核心期刊。为验证数据可靠性,他连续三个月泡在实验室,记录数百组精子质量与抗氧化数据。他感慨地说:“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但看到设想成功应用于试验,一切都值得。”

聂博则是羊场里的“沉默耕耘者”。自大二起,每个寒暑假他都在羊场度过,即便感染新冠期间,仍坚持记录100多头羊的采食数据,始终走在科研第一线。他说:“在羊场,我学会了科研的‘笨功夫’——数据不会说谎,踏实才能走远。”

从竞争到共生,携手共进

在这个三人组里,竞争与共生并存,独特的共进文化由此诞生。

大三时,三人合作开发“家禽资源保种信息管理系统”。苏芝乾负责实地调研,钟登宇分析调研数据,聂博优化数据录入界面。每晚回到寝室,三人围坐讨论项目进度,常因问题解决方法争执到凌晨,最后以一杯奶茶“和解”。这段项目共创的经历,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也加深了彼此友谊。

保研季,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模拟面试时,钟登宇紧张到语塞,苏芝乾和聂博立即化身“魔鬼考官”,用刁钻问题助他突破心理防线。最终,三人一起通过川大考研面试。他们表示:“我们不是对手,而是彼此的‘第二大脑’。”

每周日晚的“学术茶话会”是他们的固定节目。大家分享一周科研进展或学习困惑,话题从“如何优化PCR检测流程”到“文献管理软件推荐”,无所不包。此外,每天22:00 - 23:00的“静音自习时间”,三人默契关闭电子设备,专注学习。这些习惯让他们在喧嚣中守住一方静土,见证奋力拼搏的青春岁月。

学习“法宝”,高效为重

三位同学各有独特学习“法宝”,但都追求高效学习。

苏芝乾采用模块化时间表,将每天划分为若干个45分钟“番茄钟”,连午休的15分钟都用来整理实验数据。在“挑战杯”备赛期间,他创造72小时完成3轮方案迭代的纪录。高效的时间管理,让他在科研和学习中游刃有余。钟登宇采用“空白纸记忆法”。期末复习时,他先默写知识框架再查漏补缺。书桌抽屉里百余张框架图,见证着这种“主动回忆”学习法的成效,让他对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聂博坚持用“田间笔记本”。实习期间,他用手机备忘录记录每个操作细节,晚上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电子笔记。注重实践的学习方法,让他在科研中更加得心应手。

带着星光,再启新程

对于未来,三位同学有着清晰规划与展望。苏芝乾将继续深耕禽病防控,最大心愿是让“贵州省地方特色品种鸡”成为乡亲们的“致富鸡”。他计划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养殖中,助力贵州山区养殖业发展。钟登宇将投身先天肢体发育畸形研究,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理论支持。他希望通过研究,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与福音。聂博则计划系统研究羊群疫病防控,“要用扎实的数据为养殖业筑起防护墙”,为羊群疫病防控贡献力量。

从贵州大学西二区19栋到四川大学实验室,他们三人用四年诠释了“共进”的另一种定义:不是独行者的光环,而是同行者的共勉。他们的故事里,有凌晨三点的代码争执,有羊场冬夜的沉默坚守,更有保研季的彼此托举。正如他们坚信的座右铭所言:“如果青春有颜色,我们愿它是晨雾中的微光——虽不耀眼,却能照亮脚下的土地。


编辑: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