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超:科研育人路上的先锋行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5-07浏览次数:10

人物介绍:金智超,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致力于手性农药的创新研究与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曾获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称号与贵州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 “金师”(教学名师)、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202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评选表彰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根据工作部署,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好中选优,确定330名贵州省劳动模范和170名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表彰对象。我校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金智超教授获评“2025年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创新与实践融合:科研赋能农业现代化

“科研不应只是书斋里的理论推导,更应扎根于广袤的田野。” 金智超对此深信不疑。博士毕业回国后,在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宋宝安院士的引领与指导下,金智超以建设“农业强省”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针对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深入农村、走进药企,发掘收集手性农药生产应用过程中的科技难题,归纳凝练形成科研项目和课题,不断潜心研究。

“手性农药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是国际绿色农药创新的前沿领域。”因此,金智超选择致力于手性农药分子合成技术、活性结构创新及清洁生产工艺研究,提升农药利用率,服务我国农药的“减施增效”。金智超与南通江山、海南正业、广西田园、青岛清原等企业紧密合作,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攻坚,开发了手性除草剂氟砜草胺等绿色农药的高效清洁制造工艺,使产品光学纯度突破90%,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年产300吨的生产线。“通过这些创新工艺,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绿色农药新品种的吨级清洁量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收率,也为创新科技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金智超说。

金智超在绿色农药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不忘团队成员的努力付出。“每个数据的背后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晶。” 他常常强调团队的力量。“团队开发的多项手性催化新技术,实现了复杂手性农药杀菌剂分子的高效合成。”“团队利用新型手性催化方法,设计并高效合成潜在杀菌活性分子,极大地丰富了手性农药杀菌剂潜在候选化合物种类。“团队通过对手性吲哚类生物碱的结构优化,创制了多个系列的手性吲哚衍生物,显著提升了这类分子的杀菌活性。”……“这些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付出。”金智超对此如数家珍。

育人初心使命:培育科技栋梁之材

在教学工作中,金智超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扎根贵州、立足三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农药分子的手性合成与拆分就像寻找镜中世界的钥匙,我们要教会学生既要有显微镜般的细致,更要有望远镜般的视野。” 金智超参与编写了学科教学科研用英文书籍,并打造全英文教学与中文答疑相结合的《药物分子设计》课程,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

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金智超不仅致力于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积极推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更是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在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寓教于研、思政育人,高校教师要当好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农、知农、爱农’人才。”金智超说。

在金智超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刘倩、蔡辉、侬应令等将实验室系列科研成果应用于新型农药杀菌剂、除草剂开发,不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多篇文章,还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近三年,金智超培养的毕业生中,多人进入科研机构或科技型企业,成为农业科技领域的新生力量。“看到学生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成长,那是我最自豪的时刻。” 金智超说。

科研之路,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金智超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深入开展手性农药创制与应用的研究,推动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新品种的产业化应用。“农业绿色发展是国家的重大需求,我也将继续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持续为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作贡献。” 

在黔山秀水间,金智超用分子结构描绘农业现代化的蓝图,以师者匠心培育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不断书写着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精彩华章。


编辑: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