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矿业学院:以深耕之志育创新之才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16浏览次数:41

贵大新闻网讯(文字/实习记者 兰泽州 学生记者 封雨洁)在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考研自习室,有一面特殊的墙,墙上贴满了学生们的目标,“上财,wait me”“去留学”“坚持,中南大学我的目标”……

在备考期间,清晨七点,学生们就已陆续落座,桌上摞着已经翻旧的教材和密密麻麻的真题集。这里是矿业学院专设的“24小时考研自习室”,也是矿业学院实施“博学计划”的缩影之一。自博学计划启动以来,这一计划以提升本科生继续深造率为抓手,通过精准施策、全员联动,助力一批批学子突破自我,实现升学梦想。  

破局——从生源困境到创新突围

“矿业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长期偏低,预科生中矿业类的占比就达26%,数学、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不在少数。”矿业学院副院长李波波坦言。面对生源质量的现实挑战,学院将“继续深造率”定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优质就业更离不开扎实的学术基础。”李波波说。

如何破解基础薄弱与升学目标的矛盾?学院从源头入手,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大一新生入校即接受“开学第一课”和专业认知教育,优秀学长学姐的励志故事被制成展板,激励新生树立目标。针对数学、英语两大“拦路虎”,学院推出“卓越工程师班”,全员锁定考研目标,并联合数统学院开设暑期数学强化班。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学院升学率从12%攀升至43%,2025届报考率达93.93%,数学平均分提升至81.22分。    

深耕——全员联动织就育才网络

在矿业学院,育人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一张由导师、班主任、专业教师共同织就的“责任网”。  

导师团队+研究生“传帮带”——每名导师带领3至4名本科生,其指导的研究生“一对一”对接帮扶。导师考核与“继续深造率”“四六级通过率”等硬指标挂钩,激励机制明确。“学生上岸,导师脸上有光,更有动力。”2024届班主任张小武所带班级28人报考,22人实考,20人上线,成绩居全院前列。  

班主任“台账式管理”——每周统计学生学习进度,记录学生学习情况。自习室的座位直接精确到个人,方便学院对考研学生每天学习情况及去向精准把控,也是对考研学生的一种督促。

硬件与资金双护航——学院将301、535教室改造为24小时备考室,配备饮水机、咖啡机和励志标语;设立“黔矿能源奖学金”,考研成功者奖励3000元。2025届214名毕业生中,180人考研,110人上线,加推免生21人,上线率达61.21%。

温度——以关怀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在矿业学院,育人不仅是数据的攀升,更是有温度的生命互动。  

2024届的吴宇庭,原本因成绩不理想,对考研不抱信心,但是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与学院考研氛围的感染下,在大四这一年,逆袭上岸。

安全工程专业的吕心研未能如愿考入中国矿业大学。院长左宇军及副院长李波波得知后,主动联系湖南科技大学推荐其调剂,并全程指导复试准备。最终,吕心研成功上岸。  

国际合作的拓展也为学子打开更广天地。2024年,学院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建立学术交流机制;2025年,计划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站上更高平台。”李波波目光坚定。  

从“生源洼地”到“升学高地”,贵州大学矿业学院以“博学计划”为支点,撬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未来,更多“王明”“肖芳”的故事将继续在这里书写。正如自习室墙上的一句标语:“人生只有一次,何必浪费时间等待”——深耕教育的矿业学院,正以破局之勇、育才之智、关怀之心,为学子铺就一条通往星辰大海的路。  

编辑:庞爱忠 尹梓熹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