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 3月6日下午,以“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在博学楼202D教室展开。贵州省级“金课”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课程负责人陈琳老师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两名硕士研究生助教共同指导计科创新班2301、信息安全2301、英语2307班学生,开展DeepSeek、Kimi等AI工具辅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吴沙杉作为理论教学助教,领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第一篇访谈实录《习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并结合寒假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谈如何开展调查研究。陈琳老师引导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主题,在回顾调查研究过程及方法的基础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如何选择调研对象”“习近平总书记采用哪些调研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怎样开展调查研究”等问题进行小组研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潘萍作为实践教学助教,指导各组分别研读《习书记与我们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自找苦吃”》《习书记傍晚与我们社会实践团座谈》等《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开展调查研究的生动故事,围绕调研方法、对象选取等问题展开汇报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知信行统一”的认识和理解。讨论过程中,陈琳及两位助教指导同学们运用DeepSeek、Kimi等AI工具辅助整理研究文献、构思调研报告写作框架、生成小组汇报PPT等。数字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促使同学们在“活”起来、“动”起来、“忙”起来的过程中感受“金课”力量。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陈琳表示,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引入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的真实故事,能够促使学生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实践出发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陈琳说,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有三个创新点,一是根据“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既拓展了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又进一步创新了思政课教学方法,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二是配备思政课助教,从理论与实践协助开展思政课教学组织、小组研学、课后答疑等工作;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进入本科生思政课课堂,初步探索本硕思政课一体化模式。
课后,计科创新班2301付俊豪说,今天的授课让他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学会“自找苦吃”,在深入实践中锻炼自己,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信息安全2301班张康说,他想去感受一下真正俯下身去倾听、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的成长。英语2307班卢兴怡说,她明白了调研不仅是“身入”,更是“心到”。计科创新班2301班黄仁海切实感受到学科交叉的魅力,希望更多人工智能大模型未来融入课堂,提升学习质效。
据介绍,“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近年来,贵州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原则,引导学生领悟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等基础性科研工作,接受科研素养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参与。
编辑:张蝉 何璇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