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赛金奖|“酒振黔州”“点糟成金”——酒糟绿色循环利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1-26浏览次数:10

项目名称:醉美农情 酒育黔州—酒糟化宝反哺黔山秀水 博士村长接力乡村振兴、酱酒酒糟高效饲料化开发及绿色循环利用技术

获奖情况:“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 创意组金奖、产业命题赛道金奖

参赛队员:洪图,刘馨,李茂雅,常娜娜,姚文倩,王莉,兰明泽,王雪雪,那彬彬,杨锦玉欣,信张弛,徐晶晶

指导老师:陈超,李平,刘魁,曾素梅,黄永光,王小清,谯仕彦,杨富裕,罗聃宁,杨乐,温鑫,文明,安华明,金林红,李耘,洪名勇,张勇,成启明,林如涛

团队简介:团队由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带头人、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陈超教授牵头指导。团队创始人那彬彬曾获得多项国内创业大奖,发表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核心成员刘馨参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李茂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2篇,中文核心文章一篇。团队骨干成员全部由贵州大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组成,此外团队还包含1名经济学专业硕士、2名传媒专业学生、1名美术专业学生。团队累计发表论文16篇,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项,软著4项。团队致力于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医、农、文科协同发展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大新闻网讯(文字/学生记者 杨婉蓉 张现敏)贵州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盛产好酒,是中国白酒重要产区,白酒作为贵州支柱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目前全域白酒年产量达3500万升,酒糟年产量超300万吨,接近环境承载极限,严重污染赤水河流域水文及土壤,传统工业处理方式成本高、能耗高二次污染严重,曾是自然恩赐的酒糟沦为限制产业、破坏生态的沉重包袱。

立足于贵州省情,做时代的答卷人

团队从贵州本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贵州白酒产业产生的废弃酒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破解,打造了《醉美农情 酒育黔州—酒糟化宝反哺黔山秀水 博士村长接力乡村振兴》红旅项目,通过酒糟生物发酵技术和酒糟蛋白质精准利用技术变废为宝,将取自黔山贵水的酒糟资源化应用,反哺农业还于山川,以酒糟多产业循环利用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项目《酱酒酒糟饲料化开发及高效利用》为贵州茅台集团解决酒糟饲料化高效应用相关技术难题,针对贵州黄牛消化特性及饲养习惯,将酒糟的纤维含量大幅降低,同时极大的提升酒糟蛋白的利用率,大幅提升酒糟饲料适口性、采食量、消化率,实现贵州地缘性蛋白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了我省蛋白饲料自供能力,助力实现豆粕的国产替代。

七年磨一剑,促进酒糟绿色循环应用

团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赛场上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而是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和努力。为了解决贵州大量废弃酒糟问题,动物科学学院耗时5-7年都在做酱酒糟的农用和饲料化应用两个方向的研究,同时还融合了动物科学学院、酿酒食品工程学院以及农学院多年以来的成果,是一个历时浩大的工程。

在推进饲料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团队成员来到养牛基地,与牛同吃同住。一个牛的育肥周期可能在11个月到一年,这个周期里团队成员不敢懈怠,实时观察牛的健康状况进行比对。团队成员那彬彬坦言:“这个过程确实很苦,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的去完成,如果我养的玉米、养的牛死了,那我们的成果也没了。”

在饲料选用方面,项目技术也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作为饲料来说,一个酒糟的原料成本在300元左右,用来做饲料可以替代4000元左右的豆粕,大幅度降低了饲喂成本。作为高氮有机肥,同样蛋白质含量的粪肥成本要1000-2000元,而酒糟肥的成本只要500元左右一吨,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可以用于商业化。目前团队的酱酒糟农用和饲料化技术已经落地进行了商业化应用,其中饲料化技术被应用于关岭县和德江县黄牛产业、有机肥被应用于毕节七星关地区。

技术赋能企业酒饲循环

2023年8月,团队前往贵州茅台循环产投公司实地调研,参观酒糟饲料的全部生产线、研究茅台酒糟。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团队了解到贵州茅台集团酒糟年产量超30万吨,作为中国白酒标杆产业,研发酒糟绿色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多年,针对酱酒酒糟饲用价值及饲料化开发技术具有一定研究基础。

因此,针对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布的产业命题——酱酒酒糟饲料化开发及高效利用,团队根据贵州茅台集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依托贵州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加之多年地缘性饲料资源的开发经验,提出命题解决方案。凭借成熟的技术优势,有效提升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继续前行,助力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前,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胡忠雄在视察团队项目时给予高度评价——“项目好、团队好、前景好。”“项目好”即项目立足于贵州省情,研究酒糟饲料化和农用课题,促进贵州农业和酿酒行业转型需要;“团队好”即研究团队以博士为核心,团队成员95%由硕士、博士组成,成员配置齐全,来自多个学院;“前景好”即项目的核心技术已经落地实施,有机肥成功应用于贵州刺梨、茶叶等农业产业,酒糟饲料成功受贵州黄牛产业集团认可饲喂肉牛,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新农业应用的典型代表。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不只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艰辛与汗水。两个项目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硕士、博士,科研压力繁重,要兼顾学习和比赛,非常辛苦。同时,如何把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为竞赛项目进行呈现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花很长时间去转变思维来落地。除此之外,技术应用也是一波三折,如果没有学校、学院的资源依托,依靠团队是很难做成的。有了这次获奖的激励,团队将会继续深入对酒糟绿色循环应用的相关研究,促进农业转型与升级。

对于团队成员来说,除了荣誉带来的喜悦,更多的是看到研究成果落地,实现助农兴农的自豪。“农业是立国之本,我们的项目推进了畜牧业、酿酒行业、种植业几大产业的融合,为推动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醉美农情 酒育黔州—酒糟化宝反哺黔山秀水 博士村长接力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那彬彬说。

编辑: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