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距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开幕还有27天,贵州大学音乐学院正有条不紊地备战运动会,其“幸福花开”项目将亮相运动会。
“再来一遍,动作要到位,保持体态!”贵州大学音乐学院排练厅内,贵州代表团“幸福花开”项目编导彭学艳的指导声不绝于耳。参赛队员们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训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每一个动作的打磨中。
排练现场,贵州代表团“幸福花开”项目教练吴舒对每个动作的细节都反复打磨、力求完美,悉心指导学生完成动作训练。在排练中,该项目编导和项目教练员交替上阵,确保训练质量。“这次创作突破了传统民族舞蹈的单一表现形式,从多重维度进行了创新。”彭学艳说,作品既彰显了贵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又巧妙融入健美操等体育元素,同时还要注重舞台表现力和当代审美。
“创作理念上,‘幸福花开’开创性地采用了多元融合的艺术表达。”彭学艳介绍,传统作品往往局限于单一民族元素的提炼与升华,这次项目在音乐编排、舞蹈设计等方面都在探索跨界融合的可能性。这种全新尝试既符合比赛的特定要求,也体现了创新精神。
据悉,为展现节目的多元特色,该项目的运动员阵容经过精心配置,严格遵照比赛规定,团队中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各占半数,来自舞蹈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演。这种独特的组合方式不仅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更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搭建了互学互鉴的平台。
“从7月下旬启动训练以来,我们每天保持9小时的固定训练时长。”运动员罗婷坦言,为确保训练效果,大家都养成了主动提前半小时到场热身的习惯,午休时间也会留在排练厅调整状态。
“团队展现出极强的凝聚力,没有人请假迟到。”罗婷自豪地说,尽管队员们课业繁重,时间安排各异,但都以不拖累团队为准则。即便在老师指导其他队员时,休息的队员也会主动进行自我训练。
“在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将从体育性、民族性、艺术性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个层面进行精细打磨。”贵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贵州代表团“幸福花开”项目领队穆维平表示,此次比赛不仅是一次展示的机会,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参赛师生将以饱满的状态展现贵州民族团结新貌。
编辑:刘利利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