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教风学风大家谈 | 物理学院肖媛: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加强良好学风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编者按:连日来,“什么是好学风?如何建设好学风?”成为了广大师生热议的话题。这一话题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是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贵州大学溪山融媒中心特别推出“教风学风大家谈”栏目,旨在汇聚师生智慧,共同分享经验,探讨策略,以期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我们诚邀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为打造良好的教风学风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金秋九月,学校又迎来了一群“小萌新”,这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写满了对于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的样子。进入大学后,“小萌新”们面对的是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别于高中的学习模式,大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对学生的内驱力和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思政工作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切换到大学学习的“生物钟”,既关乎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平稳过渡,也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经过这几年教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与学生的互动来看,当代大学生有以下问题比较突出:首先是学生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功利倾向,较为关注高绩点、保研等现实利益;其次是对于大学四年后的职涯规划认识不到位,学习内驱力不够;另外,大学不再像高中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后,在学习、休闲、社交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不能很好平衡。
今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时间是在新生军训结束后的首个教学周开始,是非常有利于在一开始就协助学生锁定自己的学涯目标和职涯目标的。课堂中我通过和学生的互动问答了解到,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时就已经开始思考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了。作为辅导员、学院就业专员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老师,在课堂上以生涯教练技术为辅助,在课堂上用“好问题”与学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开展对学涯和职涯的深入思考。如何做到教练型的教师,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技巧需要运用到课堂中。
一是询问“好问题”。在课堂中询问学生好问题是帮助学生清晰目的、聚焦目标、盘点资源、清晰现状的有效方式。“好问题”应该包括多提开放式的问题,少用封闭性的问题。授课老师应做到较少给意见,通过进一步地提问让学生更多地展开对问题答案的思考和对自身潜力的挖掘,老师妙用亲和力和鼓励式的微笑,少问为什么,中立又客观地提问于总结,是好问题发挥作用的重点。
二是带着好奇心地倾听。课堂上的焦点在学生,授课教师通过全息式的倾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清问题,发现资源和制定行动。用稳定的眼神,亲和力的微笑,微微的点头,适合的跟进,带着好奇心的关爱,能够鼓励并激发对答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回答结束后来自班级的掌声能够进一步给予学生自信心的提升。
三是提升驱动力。驱动是当事人获得高能启动状态的标志。从生涯教练技术的角度来说,协助每一位当事人寻找到自我驱动力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生理上可以看到当事人双眼发光,表情生动,专注力更强,对问题总是跃跃欲试。二是心理上的标志。思路更宽阔了,方法增多了,信念感更强,不再固执于过去的错误或维度,自信心更足,心胸更加宽阔,正面能量也更加充足。
综上所述,作为辅导员能够透过课堂与大一新生展开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课堂中的指挥者是授课的老师,但学生应当成为课堂的焦点,授课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和目标应当全面指向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能够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更有内在的驱动力是教学的顶级目标。通过每一次教学进一步做好学生的生涯唤醒,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依靠学生的内在力量,引领学生的自我发展。
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能够激发学生心中强烈的生命意义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做事风格。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课堂是学生听到了时代祖国的强音,用于扛起责任的大旗,牢记初心使命的主阵地。愿全校上下从校风、教风、作风等多方面入手,以优秀教风为指引,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助力学生成长成为优秀人才。(文/物理学院 肖媛)
编辑:庞爱忠 何璇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