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风学风大家谈 | 外国语学院沈麟:多方面、多层次共筑大学良好学风教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9-29浏览次数:10

编者按:连日来,“什么是好学风?如何建设好学风?”成为了广大师生热议的话题。这一话题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是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贵州大学溪山融媒中心特别推出“教风学风大家谈”栏目,旨在汇聚师生智慧,共同分享经验,探讨策略,以期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我们诚邀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为打造良好的教风学风贡献自己的力量。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所大学的学风和教风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塑造了这所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育质量,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上也给同学们反复强调过。良好的学风是大学的灵魂,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教风对学风有引领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大学应该是一个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地方,应当鼓励学生和教师开放地探讨各种观点和理论,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实践和应用。其次,鼓励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技术,推动学术和科技的进步。同时鼓励团队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再者,大学应该培养大家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质疑、分析和评估信息。最后,强调学术诚信,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的纯洁性。引导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教育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与大学学风和教风建设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过程,涉及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以及整个学术社区。作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利用图书馆、在线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加入教师的研究团队,参与学术研究。结合自己专业学习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拓宽视野。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创造互动的学习环境。同时,应该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工作,为学生提供相应机会,并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作为管理人员,要制定和执行促进良好学风和教风的政策,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支持教学和研究活动,同时,监督学术诚信政策的执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还要定期评估教学和学习质量,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针对我校学风教风建设,对于教师,首先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压实二级单位主体责任,提高师德涵养,严格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坚持师德失范“零容忍”。其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工作坊等各种方式助力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促进教师发展。与此同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优化职称评审政策文件,健全完善分类评价机制,构建以质量、贡献和影响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学校的管理制度很重要,合理的课程设置、严格的考试制度、完善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都有助于形成良好学风。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学风建设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构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潜耕育人“深度”,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深化体制改革、落实校-院-班三级联动,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文/外国语学院沈麟)


编辑:庞爱忠 何璇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