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门课?林早:帮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9-28浏览次数:10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室里传来幽幽的古琴声和同学们的吟唱,这不是声乐课堂,是哲学学院林早老师的通识选修课——《中国传统琴道》。林早老师说,她的这门课,会时常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邀请学习古琴的同学到课堂,为同学们现场弹奏古琴音乐,让大家以审美的方式亲近和了解古琴文化。

“古之君子,内治其性情,未有不由于声音者也……故学道者,审音者也”,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嵇康与《广陵散》终成绝迹、到陶渊明奏无弦琴,林老师带着同学们走进了中国古人的琴道文化。

千百年来,古琴超越了音乐的范畴成为了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和谐的修养之道。“琴者,情也。情深而文明。是故君子返情以合志,广乐以成教。”琴能传情,不止于狭义的男女之情、亲情、友情、思乡之情……在古人弦歌不辍的人文教化理想中流动的是非止于一时一地一人的千古之情。寄托在古琴音乐中的人文情怀之美像亘古不变的那轮圆月,在“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时空长河中依然皎皎盈盈。

如何上好一门课?林老师有自己的诀窍。林老师说:“上好一门课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认为讲台不是老师的舞台,不是老师去证明自己多么优秀、多么厉害的空间。讲台是老师走向学生的空间。我觉得我们教学的重要使命是帮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收获专业的知识,还有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人文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健全美好的人格。”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上好一堂课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林老师从师德师风,课前准备、课堂互动、教学成果验收等多个角度给我享了她如何上好一门课。

在师德师风方面,林老师表示在教仪教态上应穿着大方得体、清爽自然的衣服进行授课,以一种自在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带来真诚的教学氛围。同时林老师认为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保持对教育工作本质的自觉和反思。

在课前准备方面,林老师认为要因材施教:“比如我们《中国传统琴道》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面向的学生学科背景不一样,而且不少理工科的学生,他们在理解中国哲学观和思想文化方面可能会比较困难。那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纯讲理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理论可能是一些抽象空洞的概念,对他们理解古琴文化可能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需要加大审美教育教学的手段,以审美感性的方式启发他们感受和理解传统琴道的相关理念,引导他们感受、理解、亲近、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课堂互动方面,林老师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需要培养的,需要老师与同学共同去努力。就具体的教学手段而言,没有最好的教学手段,只有合适的教学手段。“我们要根据课程的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灵活的采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审美体验环节的教学互动。 ”

在教学成果验收方面,林老师表示往年都是让同学们写小论文,但是今年她想转变下方式。因为现在的学生接触互联网、短视频比较多,今年想让同学们以影像语言的方式来反馈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自己的学习理解。

林老师的《中国传统琴道》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喜爱,除了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以外,还有慕名前来旁听的同学。这些同学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有对林早老师本人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的肯定。

同学评价:

林老师从“中国传统”“琴”“道”“琴道”四个维度展开这门课的教学,不仅让我从漫漫历史中追索琴的起源,也让我沉浸在琴人一代又一代对“道”的追求当中,感受君子中正之气,感受古人对天地之道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学习此门课,我还获得了一种宁静的体悟,不仅是课堂深入浅出的教学带给我的体悟,还有老师及她讲述的琴与琴人与道的故事,让我的灵魂获得了一种宁静,让我深深被文人骚客的境界触动。

林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引路人。我记得曾请教过她问题,她总是先试图去理解我所要表达的,从我的立场出发来回应我的问题,并再提升至更高一个境界引导我深入思考。并且跟着老师弹琴,她也能从你的琴声中听到你的琴音,你要表达的,或者你内心的那些东西。

——2022级 哲学 刘铁然

因为我想了解一下关于中国传统琴道的一些相关知识,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视野。这门课讲述的文化让我特别感兴趣,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同学的弹奏来感受一下优美的琴声,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老师课上的讲解和课下的阅读,让我对琴道的理解更加深刻。

——2023级 桥梁与隧道工程 王鹏程

选择《中国传统琴道》这门课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更想深入学习古琴背后的文化意义。老师上课非常深入,有不同乐器的对比,老师在课堂和内容上牵引我们感性的部分,同时又有进入理性的分析,探源的过程。

最开始接触林老师是在本专业的《中国艺术精神》课上,对于我们纯专业的国画生来说,在技术上的训练不少,但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涵却没有根基。不过老师对我们十分用心,从艺术的角度开启我们对国画背后深度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里去体会到思辨和哲学思维的重要性,不仅限于感性的、经验的抒发,还有在感性的背后去认识更深度稳固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能够使我敏锐地深入到事物中。

——2021级 国画 骆霞

督导老师评价:

林早老师教姿教态优美、语言丰富、实现了人课合一。比如,在《西方美学史》这堂课上,讲授不同学派对美学的观点。教学内容量大,但老师能在众多信息中找到切入点,多样对比,让学生有着清晰的学派界限与区别。

除了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现外,还体现了教师的思政性与挑战性的教学能力,比如提出疑问“很多学生都认为,哲学家一个人可以否定另一个人,那么这门课,这个学科的意义在哪里呢?”

开课播放了以音乐为载体的美的体验,穿插介绍了乐器的美,然后再到各个学派,学者的观点,实现了美的多样性、多元性在教师中的融合。同学们参与度高,后排有不少旁听的同学。

——经济学院 安海燕

文字: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  杨婉蓉

摄影: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 罗为友

视频: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 李周娇阳 魏毓航

编辑:庞爱忠  雷昊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