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新闻客户端:我们在溪山书房读《红楼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4-29浏览次数:46

IMG_256

在贵州大学的校园中,隐匿着一个文化的秘密花园——溪山书房。这里不仅是书籍的汇聚地,更是知识和灵感的交流场所。春日的一天,书香与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交织,“溪山书会”首场读书分享活动——“《红楼梦》经典片段选读”在此举办。活动主讲嘉宾为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张劲松副教授,主持人为刘凤霞教授,阳明学院的师生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IMG_257

《红楼梦》(程乙本)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是重要篇目,小说借黛玉之眼,展示了她与贾府多个重要人物的会面场景。张劲松老师从幼时读书经历引入《红楼梦》读书场景,为同学们展示了一个个精彩的片段镜头。

IMG_258

在分享会的中心环节,张老师结合原文为同学们讲述了《红楼梦》高超的人物描写艺术。比如贾母的“鬓发如银”像极了“佛”,史湘云偏重行止描写,却无具体的外貌细节,而在黛玉所见一众人物的重要镜头中,探春的“鹅蛋脸”、香菱的“眉心胭脂”、鸳鸯的“雀瘢”、司棋的“高大身形”、贾芸和袭人的“容长脸”、王熙凤的“先声夺人”、宝玉的“小辫”……种种细节,都在张老师的讲解中纤毫毕现。这种对人物体貌特征的解读就成为张老师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重要方式,对理解红楼主旨、体悟红楼艺术做了极好的铺垫。

张老师在指导同学们阅读文本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发掘红楼丰富的文化要素。如讲述林黛玉进贾府时,宏观如历史、建筑、礼仪,微观如器具、掌故、笔记皆信手拈来,显示出博古通今的大家风范。而讲到宝黛初会,张老师则从整体着眼,辅之以比较,由钗黛所服之药的差异讲到二人在人格与性格上的差异性;再由宝黛的体貌特征转至宝玉出场前的《西江月》词,层层铺垫,游刃有余,最终转至宝玉与黛玉初见时的“恰似故人”之感。在讲解的时候,张老师还不时穿插鲜活的生活案例,深入浅出,使得在座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开怀大笑。

IMG_259

活动在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溪山书房,作为一家开在校园内的新华书店,在近700平方米的空间内,容纳了书店、图书馆、咖啡馆、文创产品展售等功能,同时书房内还设有多功能区域,用于举办讲座和文化沙龙。本次活动在书房的多功能区内举办,参与活动的师生们纷纷表示,书房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在忙碌的学习或工作之余,沉浸在书籍带来的宁静和美好之中,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IMG_260

展望未来,溪山书房将继续肩负起推广阅读、传播文化的使命,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校园带来更多的精神食粮,努力成为教书人、读书人的真爱之地。


编辑:吴燕燕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