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三线精神”研学营正式开营,开启了该院师生党员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新篇章。

“三线建设创造了不朽的工业奇迹、孕育了内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机械学院师生感念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重意义,组建“三线精神”研学营,开展“三线精神”研学活动,以“三线精神”引领服务新时代贵州新型工业化建设。
据介绍,在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科发展与工业建设相辅相生相促,为贵州省培养输送了大批机械工程人才。近年来,学院与贵州三线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航天十院、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头部企业创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其中,张大斌教授领衔的智能制造交叉创新团队与贵州安吉华元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致力于航空叶片气膜孔电加工成形技术,通过技术合作与创新,产品合格率由70%提升到90%以上。

学院参与中国航发黎阳“压气机叶片加工制造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快实现压气机叶片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打造行业标杆。学院作为贵州省山地农机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专班的主要成员单位,组织实施了“三个一批行动”,重点开展8项山地农机核心技术攻关,研制出贵州丘陵山地急需的小型化、多功能农机样机12台(套),“农机专班”立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山地农业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工作。
2024年,学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富矿精开”发展战略,带领团队主动调研贵州省煤矿和能矿装备企业,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联合攻关隧道掘进机(TBM)在煤矿隧道掘进应用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积极推动贵州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赋能“富矿精开”。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三线精神”研学营将以探索三线建设和贵州工业发展脉络为任务,学习传承弘扬“三线精神”为目标,教育引导师生学好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将“三线精神”内化为学习和科研的动力,为新时代富民兴黔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吴燕燕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