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思政育人︱贵州大学:红映溪山“贵”在行动 立德树人“大”有作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3-25浏览次数:87

3月18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贵州大学举行纪念“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座谈会,师生们聚集一堂,学习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谈感受话发展。

“春暖花开的时节,值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重温’再‘知新’。”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说,五年来,贵州大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育人,以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对照“六要”标准和“八个相统一”要求,突出党建引领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打造“红映溪山”思政品牌,通过“溪山铸魂行动”“溪山芳林行动”“溪山春雨行动”,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WechatIMG3110.jpg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成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空间实现有效拓展……贵州大学正切切实实把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溪山铸魂行动”——坚持“主基调”,推动思政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坚持“一条主线”,突出党建引领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贵州大学以学校党委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为契机,突出以学铸魂,树好“贵州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切实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等,强化理论武装。

在学习质量上下功夫,持续推进“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网上读书班”和中心组列席旁听工作,创新开展“红映溪山·研学行动”“红映溪山·讲学行动”“红映溪山·联学行动”。

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体系化研究和理论性阐释,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2023年学校主要领导带头,组织专家学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贵州日报》等党报党刊发表《修好共产党人“心学”重在增强党性》等理论文章。

在凝心铸魂上下功夫,建好用好党建思政文化中心,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新地标,自2022年5月“中心”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师生9000余人次。举办“红映溪山”宿舍微党课、微团课,结合党员宣讲,让学生党员在宿舍区活跃起来,彰显党员示范作用。通过举办党史答题、演讲比赛,利用“辅导员传习社”深入宿舍开展宣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

WechatIMG3109.jpg贵州大学党建思政中心

把牢“两个关键”,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自2021年9月起,贵州大学在省内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创新推动“四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加快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优化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扎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推动实现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关键路径优化。学校出台《贵州大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贵州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落实落细“开学第一课”相关工作部署,推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好“思政大课”。同时,创新实践育人新模式,结合专业学科特色,打造“移动思政课堂”,开展“田野思政”,引导学生从“学校要我学”变成“我要主动学”。

贵州大学还以典型选树为导向,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创新攻坚、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通过选树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展示活动等方式,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逐步构建了层次互补、有机融合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WechatIMG3162.jpg贵州大学“开学第一课”现场

推进“三位一体”,打造“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贵州大学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立德树人新路径。

抓思想引领,逐步形成“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的“三全育人”格局。持续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连续举办七届“高校青年·思想论坛”,出版文集《溪山青语》。

抓实践育人,依托贵州大学12个农村支柱产业专家团队、导师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建立“产业 专家 基地 博士村长”的工作模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中锻炼本领、成长成才。至今,已累计共组织500余支“博士村长”队伍16000余人次深入到贵州省46个县的农村,开展科技、产业、教育、文化服务工作。涌现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最美大学生”。

抓能力提升,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逐年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连续三年获“互联网 ”大赛金奖。学校于2023年高质量承办了第十八届“挑战杯”,这也是贵州高校历史上首次承办国家级顶级赛事,参赛高校数和学生数均创历史新高,贵大学子斩获11个特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

“溪山芳林行动”——建强“主力军”,推动队伍建设与铸魂育人协同并进

构建专兼结合的“大师资”体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思政课师资日渐雄厚,人才力量日渐磅礴,广泛汇聚思政力量,开展“书记校长与我面对面”座谈会,把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等共同纳入思政队伍行列,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科学家、先进模范等为学生作“做人·做事·做学问”专题讲座。推行“三长制”试点建设模式,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WechatIMG3113.jpg贵州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现场

做优崇德尚教的“大品牌”成果。抓师德师风品牌建设。深化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印发《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学习手册》《师德师风政策文件汇编学习手册》《贵州大学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严格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等行为处理及报告制度,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思政队伍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强化“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师德教育品牌效应,举办“金师论坛”“名师沙龙”“专家教学问诊”讲座。入选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教育部质量评估中心《全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优秀案例汇编》。抓名师团队建设。印发《贵州大学教师评优奖励管理办法(试行)》,为教师发展和优秀教师选树宣传奠定政策基础。2021年以来,获评省级金师35名、宝钢优秀教师9名,评选校级教学名师39名、教学能手34名,“国华”优秀教师20人,“大北农”优秀教师28人,“清原”绿色农药优秀教师15人,农信茶学教师创新奖3人。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教师团队、山地农业病虫害治理教师团队分别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并培育校级团队5支。

创建培赛并行的“大资源”平台。强化辅导员队伍各项培训,以培促能。持续组织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培训、优秀工作案例征集、最美辅导员、辅导员专项课题等“溪山明道”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凝聚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以赛促教。以开展思政课教师“精彩一课”教学大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青教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训练营为契机,营造浓厚教学文化氛围,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溪山春雨行动”——打好“主动战”,推动日常思政与大思政建设优化创新

以主动关怀育心。实行宿舍网格化管理,对所有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排查,建立心理档案。精准对焦有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学生,坚持“一月一排查”“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台账,形成了“三个一”心理危机防控体系。在排查中实施“早发现、早评估、早治疗、早干预”的“四早教育”机制,实现学生心理危机防控工作的系统化开展。学校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机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奖”等各级各类称号10余项。

WechatIMG3115.jpg贵州大学“博士村长”绿色防控服务队

以主动服务暖心。学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建立完善“受理-服务-反馈”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2022年,贵州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果《党旗领航促育人,同心奋战强担当》和《创新“1234”“互联网 ”智慧服务模式》入选教育部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案例。学校获“2022年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以主动“发声”润心。学校以建校120周年为契机,实施“百年贵大文化传承工程”,策划出版《百年贵大文化建设丛书》。成立“溪山融媒中心”,打造“溪山融媒”校媒品牌,建好以“一报一网”为主翼,齐聚“两台四微多端”的多元立体融合矩阵,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荣获教育部百家新媒体“星火计划”骨干单位、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获评全国高校新媒体运营创新奖、全国高校“最具服务力校园公众号”。组织拍摄“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目中的思政课”系列作品。其中,微电影《芳华遇见新时代》获五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特等奖。以校史馆为主体,依托博物馆群、党建思政中心、中国文化书院等建好“1+N”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持续打造“溪山论道”讲座品牌,加强汉风府、国学社、书法协会等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的培育和管理,举办“国风文化活动月”“茶文化进校园”“贵大青年说”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我们将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把‘很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意思’,用‘红色基因’夯实信仰底色,用‘奋斗’刷亮青春底色,用‘温度’铺垫成长底色,使之成为影响大学生精神生命的‘基因课’、激发青春担当的‘时代课’。”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表示,我们将以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真正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立志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丰富思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贵大力量”。


编辑:夏丹丹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