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贵州大学干部师生热切关注会议实况,多渠道观看、了解会议进程,聆听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我们倍感振奋、充满期待。”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表示,作为贵州高等教育的“龙头”,贵州大学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记“国之大者”,培育“业之大才”,服务“省之大计”,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厚植“育人”情怀,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下足力气、笃行不怠,奋力跑出做强贵州大学的加速度,彰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的责任担当,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上,贵州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一流大学办学定位,主动融入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加快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有组织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强贵州大学,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贵州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余颖说,为稳民生、保民生,学校连续三年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学校年度“十大实事”,“一把手”带头,形成了全校联动抓就业的格局,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本学期我校将组织十场行业、地区专场双选会和各类宣讲会,分别对标贵州省的六大产业需求和我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地区。”余颖表示,我们相信,只要上下同心、师生同向,一定能实现学校2024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伟说,全国两会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与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相联。研究生院将紧紧围绕贵州“四新”“四化”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富矿精开”“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重大战略,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持续促进“产学研”融合;紧抓新一轮学位点授权审核契机,优化理工农学科布局;以人才链为总牵引,完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人才队伍,为推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迪表示,要第一时间把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和师生头脑,依托贵州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持续推进思政课创新发展,以强烈的爱党之情,为民之心做好立德树人工作,让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感受到党的温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育新人,出成果,作表率,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达说,作为一名高校党员干部,需要关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两方面的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将本着“做当下”的态度,用“拼”的精神、“争”的劲头、“干”的作风,把全部精力和能力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助力于协同提升贵州大学文科教师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成为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张万萍说,如何提高“三农”的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强国赋能是农业科技者思考的重要课题,“只有把科技创新作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要素,在教学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创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配套体系,创新推广应用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新农科高层次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奋力绘就农业强国新画卷作重要补充。”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田有亮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将科学研究书写在贵州大地上,在数据安全共享等方面落地开花,服务“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深化落实贵州“四新”“四化”建设、科技创新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为贵州省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贡献贵大力量。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张俊飞说,作为贵州大学一名“博士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我深知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我将倍加珍惜科研平台,立志解决航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知识的传承,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艰苦奋进,为紧抓‘三农’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张福栋说。
编辑:夏丹丹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