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承办“全球生态文明智库高峰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10浏览次数:577

贵大新闻网讯(文字/何璇  张文渊  摄影/陈思鱼)7月8日下午,“全球生态文明智库高峰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

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贵州省副省长董家禄,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海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副主任刘丛强,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安钰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凯,世界资源研究所驻华副首席代表房伟权,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战勇,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光亮,贵州财经大学校长赵普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副校长、生态文明(贵州)研究院院长吴攀主持。

论坛聚焦“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共同推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邀请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产业代表共同探讨“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在碳中和中的作用”“碳中和目标下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变革之路”等议题,旨在全面展示全球优秀生态文明智库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智库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20位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国际贸易体制与全球气候治理”“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在碳中和中的作用”等主题展开主旨演讲和专题发言,为不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表真知灼见,建言献策。

吴攀对论坛总结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内容丰富、成果显著,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加快推动国际气候合作和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希望大家通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一国际性平台继续加强智库交流与合作,继续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次论坛是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分论坛之一,由北京大学主办,生态文明(贵州)研究院、贵州省教育厅、贵州大学、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承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协办。

【专家观点】

朴世龙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为主题发表演说。他认为,要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首先,必须开展中国陆地的碳收支研究,比较不同区域碳平衡,理解区域尺度上的碳循环过程,并围绕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形成机制,研究生态系统碳汇的长期演变规律及其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为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关键科学支撑。其次,要广泛建立数据库与模型模拟平台、产—学—研融合交叉平台、碳中和智库平台,打造高水平创新交叉中心,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埃里克·索尔海姆以视频方式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只要我们坚持“一体化”理念,人类就能战胜任何挑战,解决任何问题。在一体化理念的引导下,索尔海姆建议通过政治经济、良性商业竞争、全球合作等三个方面的努力来实现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目前在绿色产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为沿线150多个国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机会。

龙永图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热点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机制,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应该对此做出适当反应。第一,世界贸易组织应该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政策及国际贸易规则。第二,要针对少数国家利用气候治理施行贸易保护的情况,进行全球市场份额谈判来消除影响。第三,要有效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化解由各国气候治理进程不一致带来的贸易争端。他表示,全球气候治理所形成的工作领域是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合作的一个新亮点、新支点,我们应该在逐步建立全球气候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以此促进全球贸易的增长,助力全球经济的长远发展。

丹尼·亚历山大以视频方式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表示,亚投行是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而成立的,目前拥有来自各大洲的106各成员国,是一个为成员国未来的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服务的多边机构。亚投行特别关注环境保护、技术赋能和私营部门融资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任务是支持成员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促进成员国之间互联互通和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紧急状况。他认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亚投行、多边开发银行以及民间投资的共同努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刘燕华围绕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和国际能源转型与竞争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对能源需求还会增加,需要积极应对自身长远发展可能面临的能源安全风险。针对中国当今所面临的能源安全与转型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全面统筹短期与长期、和平时期与极端情况的能源安全,推动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绿色能源革命是大势所趋,是新的世界格局重组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汲取错失工业革命发展机遇的教训,积极把握世界能源转型带来发展窗口,重塑中国在新的国际产业链格局中的形象和地位。

李高发表了题为《以更加有力的国际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演讲。他强调,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风险和严峻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单独应对,各国团结合作是唯一出路。各方应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及时破解清除全球信任赤字,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重回合作轨道。他建议,首先应维护并巩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框架,其次要共同塑造有利于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良好国际环境,再次应推动形成全方位各领域多主体的气候国际合作新局面。

邹骥以视频方式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全球气候治理是对气候变化中各方利益相关者行为和决策的治理,是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权利、责任和管理机制的规定,这些规定集中体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附属的《巴黎协定》之中。全球气候治理已经形成了科学的认知基础和多变政治基础。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发挥了特有的引领作用。为继续沿着《巴黎协定》的方向,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我们应该认真开展全球盘点,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倡导双边、多边交流,创造各国根据各自发展阶段、实际国情和资源禀赋实现治理目标的合作氛围。


编辑: 张蝉 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