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博士村长”到务川县、播州区培训和推广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
贵大新闻网讯(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5月21日至23日,农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凤华带领“博士村长”团队10余名成员到务川县、播州区开展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为帮助菜农增收致富,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蔬菜面积达2188万亩,产量3275万吨。同时,贵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省多个地州市建立“菜篮子”保供基地,促进贵州蔬菜销售和菜农增收。受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及蔬菜单品种植的快速扩增、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的覆盖率待提高等因素的影响,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质量安全成为贵州生产干净优质蔬菜的主要因素。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岗位、贵州省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省蔬菜质量安全和绿色防控技术专家小分队组建“干净优质黔菜博士村长”团队。团队严守蔬菜质量安全底线,以农药残留监测和质量安全为依据,研究、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和播州区是黔北蔬菜重要产区,建有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保供基地。“博士村长”团队在务川县黄都镇蔬菜基地监测了豇豆、番茄植株上灭蝇胺、腐霉利、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氯氟氰菊酯、甲维盐等农药品种的残留状况,调查了当地蔬菜农药使用情况,为当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菜农提出了安全用药推荐目录和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并在务川县黄都镇、播州区龙坪镇开展健康菜园的生态系统构建,示范了菜园周边种植硫化菊、凤仙花、向日葵
支撑 天敌昆虫,种植三叶草控草等。务川县返乡创业青年胡晓波在务川县黄都镇流转土地,建起了2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我过去几年一直在外打工,虽然挣了一点钱。但我还是非常想在家乡发展,这样也能和家人一起生活。我想通过发展大棚蔬菜,带着农民一起致富。目前,我种植蔬菜的技术主要依赖四川的专家。贵州大学的同学们能来我们这里帮助我们,这太好了。以后我有什么问题,我就找同学们了。” 胡晓波朴实的语言触动了“博士村长”,博士生吴双说:“胡晓波的年龄和我一样大,他能选择回农村创业,非常了不起。我愿意将自己的所学送到田间地头,帮助他发展产业,推动他在家乡闯出他自己的一片天地。”
Muhammad Ameer Hamza,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一年级硕士生,他也参与到了“博士村长”计划。在他服务的几天里,他真切感受到贵州人民的淳朴和友好,他愿意继续参与“博士村长”计划,学习质量安全和绿色植保技术,保障蔬菜品质安全。毕业后,他想回到家乡发展蔬菜产业。
据博士生谢文静介绍,贵州蔬菜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复杂,菜农对很多病虫害识别困难,需要科学用药技术。下一步,“博士村长”将围绕贵州省健康菜园创建行动方案(2023-2025年),学习蔬菜病虫害和绿色防控知识,练好绿色防控本领,协助小分队的专家编制蔬菜全生育期协同控害增效技术推送和“黔菜医生”栏目,并在我省主要蔬菜基地开展质量安全和防控技术的示范和培训,保障蔬菜品质安全。
编辑: 庞爱忠 韩晓梅
责编:李旭锋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