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者”刘同先:昆虫研究与乡土情怀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27   访问次数: 480

人物简介:

贵州大学昆虫学特聘教授。当选美国昆虫学会会士、英国伦敦皇家昆虫学会会士,美国昆虫学会国际分会副理事长和理事长(华人首位)。先后在山东农业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及州立大学和佐治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在佛罗立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昆虫学顶尖杂志累计发表论文420余篇,SCI论文330多篇,文章被引12,100余次;主编中英文专著6部,参编写12余部;发表其它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内外发明和技术专利20余项。2022年获中国昆虫学会第一届“外籍杰出昆虫学者”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提名人。

“美国昆虫学会会士”“英国伦敦皇家昆虫学会会士”“美国昆虫学会国际分会理事长”……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刘同先教授办公室里的墙上,挂着的一排排荣誉奖牌。随着他新获“中国昆虫学会第一届外籍杰出昆虫学者”称号,这面墙上勾勒出刘同先在贵州大学贡献更大力量的新起点。

2022年6月,刘同先受校长宋宝安院士邀请来到贵州大学,担任农学院昆虫研究所昆虫学特聘教授,这是他回国从教的第12年。

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但在科研教学水平和影响力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刘同先主要从事农作物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和应用、害虫的环境控制、昆虫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昆虫植物的关系、害虫持续治理和农业持续发展、生物适应与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与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学科息息相关。“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贵大植保学科,特别是昆虫学科在教学与科研地位再升一点,在国内外的学科影响力再提高一点。”刘同先说。

鉴于多年积累的国际影响力,刘同先对自己在贵州大学的工作有了清晰规划。“一是助推加强国际交流,尽可能多的带动团队老师和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论坛。二是助力招收更多留学生和国外高水平专家教授,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为今后中外学术交流搭建好桥梁。三是尽心提携一批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成长为国家级人才,从而为学校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近几年,刘同先着重于生物友好和环境友好型病害虫防治,首次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害虫治理新概念”和“短生作物害虫可持续生物防治新理论”,因此,在关注到安顺市镇宁县蜂糖李基地遇到的病虫害问题后,刘同先决定及时开展治理,帮助农民减少损失,确保增产增效。他说,“蜂糖李虽然销量好,但其实每年因害虫侵蚀而导致的损失要超过几个亿,这样的损失对农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我想组织学校的相关老师,和镇宁县政府人员联合起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水果丰收了,老百姓钱多了、富起来了,乡村自然就振兴了。”

现如今,刘同先在贵州大学的工作正在慢慢铺展开来,招收了几名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也对接了国内外几位在昆虫学领域有名望的人才,正在努力把他们引到贵大来,助力贵大植物保护学科的高水平发展。

刘同先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我国建立植物医学学科,设立植物医学专业,培养更多的植物医学和植物保护专业人才。他说,“我快70岁了,但仍然没有哪一天不和植物与昆虫打交道,没有哪一天不去想与专业相关的事。在这条路上,我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

文字:溪山融媒中心 张蝉 学生记者 刘玉玲 王璐琳

摄影:溪山融媒中心 冯月成

编辑:李雪非

责编:李旭锋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