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等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生物医药是攸关人民健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优势特色,到2025年力争全省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中,医药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然而,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我省生物制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如医药产业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端研究平台及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
作为贵州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及“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成立于2013年的贵州大学药学院正处于科教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上下齐心积极抢抓机遇,2023年将以生物医药领域高水平理工科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主要抓手,围绕学校“强工科”行动,重点实现如下几个目标: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交叉学科人才的引培力度。近期已敲定具有冲击国家级人才实力的优秀青年人才2名的引进事宜,年内拟实现1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争实现1-2名国家级人才引进。助力进一步推动药学学科的水平提升,更好地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力争博士学位点授权。高水平工科人才的培养依赖于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与同属生命科学学科群的多家各兄弟学院及中心精诚合作,瞄准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通过补短板、凝特色,不断完善自身申报条件,力争实现该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获批,为贵州大学制药工程学科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奠定基础。
加强高端平台建设,培养实践型工科人才。针对贵州省生物制药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加强省教育厅、发改委及教育部等相关医药教学科研平台的申报,并力争获批教育部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平台至少1个。以高水平平台建设助力药学院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现代药物制剂、合成生物学、生物医药工程等前沿交叉学科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汇聚及培养。
聚力原创科技攻关,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重点聚焦省内制药行业的痛点难点和“卡脖子”问题,加强抗体药物、生物正交化学生物学、基因编辑及治疗性疫苗技术等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应用,形成关键性科技成果,实现高科技成果转化。药学院将举全院之力在中药一类新药“阿可拉定”的原料药淫羊藿素的工业化制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形成科技服务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作者系贵州大学药学院院长)
编辑:张蝉
责编:张亚军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