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提案直击|崔海洋委员:希望建立长江上游小流域休养生息制度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3-14   访问次数: 10

编者按: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住黔全国政协委员会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

微信图片_20230309104040.jpg

“目前社会各界大多聚焦于大江大河流域,面积更小、数量更庞大的小流域常常成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污染防治的‘漏网之鱼’。”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黔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崔海洋呼吁要推进小流域休养生息,并提交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小流域休养生息制度的提案》。

崔海洋认为,推进小流域休养生息,不是让流域内的生产生活“停下来”,而是其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永续利用。“小流域的休养生息,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坚持生息为主,休养为辅,从根本上缓解耕地压力和水环境压力。”

如何建立起小流域生态休养生息制度?实现“小流域”构筑“大民生”、“小投入”改善“大环境”、“小治理”彰显“大效益”,崔海洋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科学划定小流域休养生息的生态空间。通过轮作休耕,保证生产所依赖的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维持小流域空间内土地质量的持续优良。

以科技创新和人才供给赋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集中连片整理,协同推进沟坡治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种,科学布局流域产业,使之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内可以供需适配使用的后备耕地资源。

构建立体监测网络。综合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建设集检测、评估、预警、应用功能于一体的小流域休养生息大数据平台,对生态要素进行定时、定位、定量的智能监控、自动预警、快速响应、及时处置。

建立长效机制和法律体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既要形成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方经济社会生态价值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也要探索建立小流域休养生息的法制保障体系,维护小流域生命健康。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6107568.html

刊发时间:2023年3月9日

编辑:韩晓梅

责编:孙芸

编审: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