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全省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围绕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部署,贵州省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于2月28日上午在贵阳召开。来自贵阳市、六盘水市、省发展改革委、习水县、贵州大学、省农科院、贵州磷化集团、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公司等地区、单位和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贵州大学副校长 吴攀
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上,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围绕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创建一流大学主题作了交流。
吴攀表示,2022年,位于贵大的“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复建设,这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后贵州第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以此为代表,贵州大学在科研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引培、国家战略的重大科研立项等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贵州大学新增黔龙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国家云贵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等4个国家级、5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共有6个学科(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先后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全球前1%学科行列。新增国家级人才14人,占全省高校国家级人才总量的26.5%;新增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1个(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教师团队),实现了人才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吴攀介绍。
同时,贵州大学采取“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工作模式,派出400多名教授、博士和172名科技特派员,在省内建立示范基地70余个,组织开展各类技术活动600余次,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9万余人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27个,实现人才链、知识链、创新链顺利对接产业链。组建专家团队成立十大工业产业专班,选派76个博士副总及其团队服务中小企业,实施十大工业产业服务及其合作单位240余家,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99项,参与服务企业的科研人员307人,服务全省龙头企业102家;推进实施项目455项,解决技术难题251项,研发新技术/新产品190项,培训技术干部786人,培育典型新品牌26个……
这一组组数据背后,代表着贵州大学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逐步将人才优势和科技资源融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但我们融入深度还不够,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有待进一步整合和挖掘。”吴攀说,“下一步贵州大学将纵向对接国家部委和省内相关厅局,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横向联合重点企业,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原创力。有效整合国家急需、行业痛点、贵大所长,创新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依托重大平台基地及设施,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综合性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
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H9DDVN/?st=KjnbzbNiMOaJFR2Nm4
刊发时间:2023年2月28日
编辑:韩晓梅
责编:孙芸
编审:杨楠






